走进凤庆县勐佑镇勐佑村大森农作物专业合作社,社员们正忙着给牛粉碎饲料并拌和、上槽,忙碌有序。
正在忙碌的肖映祥高兴地说:“我家住在大水井小组,既是合作社社员,又是贫困户,自合作社成立以来,我就来这里打工,现在每个月都有2000元固定收入,从2016年开始,每年还有10%的分红,在2016年底,家里就建起了新房子。”
勐佑村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是凤庆县的粮食主产区之一,但大多数农户使用的是传统的耕作方式,科技意识不强,机械化程度低,导致生产效率不高。
“为转变群众观念,解决资金短缺、管理技术落后的问题,2013年成立了大森农作物专业合作社。”勐佑村党支部书记陈学锦介绍,“以‘党员+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运作,社员以土地入股方式加入合作社,贫困户以产业扶持资金入股加入合作社。社员从起初的64户发展到如今的110户,其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3户。”
合作社聘请县农业局技术人员现场讲解种养技术,抓好合作社长年雇佣工人技术培训,使他们成为种植、养殖和管理能手。除固定用工外,合作社还根据产业发展需求,临时招收当地妇女、贫困户,用工高峰期每天会达到50多人。截至今年7月,累计用工达3100多人次,发放工资25万余元。
“随着合作社发展经验的深入推广,到合作社务工的人员越来越多。2017年,合作社实现收入近30万元,社员分红13.5万元。”陈学锦说,“到2020年,预计合作社出栏肉牛150头,辐射带动种植高产玉米1500亩,种植优质水稻200亩,种植草莓、蓝莓各40亩,力争把勐佑村建成山清水秀、休闲娱乐、生态宜居的田园村庄。”(云南日报 记者李春林 谢进 通讯员李廷昌 袁新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