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8时,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彩云优品实体店”和“独龙精品土特产品经营部”店主雷波和店员们开始忙碌起来:点击“彩云优品”电商平台和微信,将蜂蜜、草果、葛根粉、木耳、独龙毯、藤(竹)箩等农特产品和民族手工艺品分类包装,通过物流发往昆明、山东、河南……
“每天都接到千里之外各地客户的订单,生意很好。”雷波说,店里还聘请了独龙族青年当店员。
2016年10月,从会泽到贡山“闯天下”10多年的雷波,紧紧抓住政府和移动公司推广“互联网+扶贫”的政策良机,与一个亲戚在独龙江乡联营开通“彩云优品实体店”和“独龙精品土特产品经营部”,利用电商平台销售独龙江农特产品和民族手工艺品。
独龙江的农特产品全是原生态种养,品质优、口感好,价格实惠,非常符合当前绿色生态食品标准,很受外地消费者喜爱。以前,这些东西“藏在深山人未识”,没有给当地群众带来多少实惠和收入。
各级党委政府持续深入的帮扶,通达便捷的道路,电商平台建设入驻,给独龙江特色农产品走向山外提供了基础和平台。2004年,曾经“刻木记事”和“放炮传信”的独龙江乡开通GSM移动通信网络;2015年底,普及了4G移动电话,上网、微信这些“新鲜事”也走进独龙族普通百姓人家。
农特产品和民族手工艺品产地分散在独龙江6个村41个村民小组的广大农户家中。单体产量少、分布广、收购难。雷波始终坚持长年进村入户,逐家登门按本地市场价收购,保证农户不用出门就能卖个好价钱,深受信任,成为独龙族群众的“莱不洛”(独龙语:朋友))。需要卖东西,打个电话、发个微信,就可以托人带到彩云优品实体店里,再也不为销售自家的农特产品和工艺品发愁。距离乡政府最远的迪政当村,以前许多村民要卖点东西,得花几十元车费赶街去卖,现在只需发个微信、打个电话,雷波就会派人上门统一组织收购。
“网络这玩意太方便了,以前要想办法或靠运气才能卖出去的东西,现在家门口就能卖一个好价格,非常好。”迪政当村党支部书记斯小东感慨地说。
两年多的精心经营,雷波的“彩云优品独龙江实体店”和“独龙精品土特产品经营部”成为独龙江农特产品和民族手工艺品对外销售的重要平台。蜂蜜、草果、木耳每年销售数以吨计。各种民族手工艺品达到数百件,产品品种也发展到30多种,客户遍及全国各地。全乡六十多户农户通过他的电商平台销售农特产品和民族手工艺品,少的收入几百元,高的达到六七千元。
在雷波的带动下,孔当村、马库村十几个独龙族群众也学会利用微信卖草果、蜂蜜,成为“微商”,较好解决了农特产品卖难问题。“虽然会有一定竞争,但看到独龙族人民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联通世界增收致富,感到很欣慰。”雷波说,下一步,自已要申请成立合作社,发展中药材种植和独龙鸡养殖,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出去,带动更多独龙族群众增收致富。(云南日报 记者李寿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