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8日,市委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加快建设立足西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2017年9月,市委印发了《昆明市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实施纲要(2017—2030)》,明确了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确定了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的“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今年1月,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结合昆明改革发展实际进一步提出“奋力开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新局面,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贡献昆明力量”。
市委第十一次党代会、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以及《纲要》的出台,为昆明市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规划了“一盘棋”,画好了“一张图”。现在,我们就是要围绕这张蓝图坚定不移干到底,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
一张蓝图干到底,需要打破一切阻碍昆明高质量跨越发展的环境和机制。一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下更大力气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二要继续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在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方面,落实“破、立、降”的改革任务。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化解过剩产能,提高市场竞争机制对企业优胜劣汰的能力。三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支持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加快完善促进科技进步的体制环境。四要继续简政放权,减税降费,降低企业融资、用能和物流成本。
一张蓝图干到底,需要我们把握重要时间节点确立工作坐标。必须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的安排部署,紧紧围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着力打造区域性国际综合枢纽,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金融服务中心、人文交流中心,全面提升“世界春城花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健康之城”三大城市品牌,确保到2020年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到2025年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特征初步显现,到2030年基本建成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到2035年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特征更加鲜明,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
一张蓝图干到底,需要推动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创新开放新格局。必须紧扣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科技创新、开放合作、生态建设以及干部考核评价、人才引进培养等方面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提高改革政策协同性,确保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必须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加快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和公平开放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必须不断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催生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科技。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加快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参与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以及中国—东盟自贸区、澜湄合作机制,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积极参与构建区域互动合作机制,在主动服务、积极对接、深度融入国家战略中实现更大发展,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开放新高地。
一张蓝图干到底,需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一要坚定不移抓好以滇池为重点的市域水环境治理。二要加大生态保护力度、生态涵养力度,积极探索生态涵养区的发展和保护路径,建立健全生态红线制度、生态补偿机制、污染防治机制,深入推进 “五采区”植被修复工作。三要继续实施天保工程、退耕还林还草、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项目,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大公园绿地建设力度,推动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四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技术,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产业,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五要推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一张蓝图干到底,需要加快补齐农村短板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一要及时着手编制昆明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将现代化理念、机制、要素融入农业农村的日常生活、生产、生态、文化孕育和乡村治理中去,通过扎实的工作,到2025年、2035年和2050年与国家同步达到初步形成乡村振兴格局、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阶段性目标。二要因地制宜确定乡村的产业发展策略。依据乡村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其他比较优势,确定主导产业,形成能够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并符合市场需要的产业结构,着重发展特色产业,加快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为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提供更加坚实的产业支撑。三要打造乡村人才队伍,改造、巩固和建设好乡村党支部,加强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激励更多优秀的城市人才下乡创业,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基层干部队伍,通过人才培育路径引领乡村振兴。
一张蓝图干到底,需要全市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钉钉子精神”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在三个方面用力:一是钉准,要明确目标方向,突出工作重点,在正确的地方用力。二是钉住,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意识和夙夜在公的责任意识,锲而不舍,敢于碰硬。三是钉实,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以“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比学赶超、奋勇争先” 精神,过了一山再登一峰、跨过一沟再越一壑,不“走过场”、不“挂空挡”,持之以恒,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唯其如此,才能形成合力、挖掘潜力,让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蓝图越来越宏阔壮美,最终变为现实。(中共昆明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 陈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