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8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联合商务部、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走进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县,在一棵树龄1160年的核桃古树下,举办了一场大型扶贫公益活动。观众可以扫描直播镜头里的二维码,在拼多多上购买漾濞特产核桃。据央视财经频道报道,截至11月11日,已实现收入逾300万元。
央视携手拼多多,帮助漾濞农户卖核桃
同一天,拼多多创始人及CEO黄峥在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表示:电商企业参与扶贫工作,核心是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解决农产品流通问题,让贫困地区有产就有销,多劳能多得。漾濞正是拼多多实践“以拼助捐”可持续扶贫机制的地区之一。
价格持续低靡 核桃产业陷入恶性循环
以苍山为界,东边是大理古城和洱海,西边则是神秘的漾濞。漾濞是以彝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区,山区面积占比98.4%,全域森林覆盖率81.5%,被誉为“横断山脉南麓的明珠”。
漾濞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贫困县之一,总人口约十万人,其中农业人口高达八成,平均每平方公里只有56人。全县有2个贫困乡、24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4036户。
核桃是当地的支柱产业,这里近九成的农户都种植核桃,其中含87%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面积达107万亩,去年年产量达5.1万吨。漾濞核桃果大、壳薄、仁白、味香、出仁率高,漾濞也因此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授予“中国核桃之乡”桂冠,是农业农村部第一批公布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核桃是漾濞的支柱产业,近九成的农户都种植核桃
但在国内市场,知名度略逊一筹的云南核桃,受到新疆核桃的强烈冲击,近几年价格持续低靡。漾濞县光明村村民吴映东告诉记者,前些年一公斤核桃卖给经销商40块,现在跌到了十几块钱。
核桃收上来,卖不出去只能贱价处理,又反向影响了收购价,漾濞核桃产业一度陷入恶性循环,这让当地政府非常焦虑。财政困难使得产业发展投入不足,“靠天吃饭”的粗放发展方式无法得到根本改变。
四个月销售1300吨 漾濞核桃成拼多多爆款
上海向漾濞伸出了援助之手。2017年,上海崇明区政府与浦东区政府先后为漾濞县提供援助资金超过2000万元,帮助实施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人才支撑等项目建设。
在做好“输血式”帮扶的同时,沪滇双方也在协力探索“造血式”帮扶新举措。
当地政府将电子商务视为“漾濞产品”走出去的便捷通道,为此,专门成立了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指挥部,积极探索“电商+精准扶贫”等模式。一批懂农业又懂互联网的新农人脱颖而出,90后小伙杨立便是其中一名代表性人物。
2017年云南核桃价格持续低靡,一个漾濞的经销商朋友找到杨立,请他帮忙销售收上来的200吨核桃。杨立想到了在当时已颇有名气的拼多多试试水,没想到刚上线就卖爆了,他立刻意识到这个平台的巨大潜能,“前所未有的机会来了,我一定要抓住”。今年6月,他正式开始在拼多多卖漾濞核桃,短短四个多月,卖掉了1300多吨。
“双十一”来临,商户们马力全开备战,漾濞核桃也入选了拼多多的“双十一农货必买清单“,杨立为拼多多的双十一活动准备了300吨漾濞核桃,“预计一两天就卖光了”。对于漾濞县的农民们来说,这个原本极为普通的日子,今年也变得有所不同。电商这个曾经遥远的概念,如今承载着漾濞村民改变命运的希望。杨立说,在他接触的那些质朴的农民们心中,电商和拼多多几乎是同义词。
漾濞核桃入选拼多多“双十一农货必买清单”
“以拼助捐”的可持续扶贫机制
一直以来,电商农货上行的核心挑战,是前端流量的匹配不能聚集成足够的量,所以也很难形成新的农货上行的流通方式。“拼购”这种方式正好非常契合中国贫困地区的“小农”现状,通过实时海量的多对多匹配,能够对农产品供需两端的信息有效梳理,在各类农产品短暂的成熟期里,迅速匹配到有相关需求的消费者。
目前,拼多多已汇聚3.44亿用户和超过200万商户,年交易额超过2621亿元。过去三年,拼多多平台已累计帮扶139,600户建档立卡扶贫家庭,产生超过21亿笔助农订单,累计销售109亿斤农产品,相关交易总额达510亿元。
为了从源头解决贫困地区产销问题,拼多多还积极响应中央一号文件,启动“人才下乡”计划。3年间,平台累积发动超过5万名新农人返乡参与农村双创工作,在全国贫困县帮扶起超过10万个商家。在当地政府和拼多多的引导下,大量农产区建立起了现代化流通及生产体系,直接和间接拉动包括各类平台商家、快递物流人员等超过700万人就业。
通过在拼多多上的热卖,漾濞核桃的品牌认知度也得到了极大提升。农民收入有了稳定保障,就有余力对核桃树进行技术升级改造,从而逐渐摆脱靠天吃饭的粗放发展模式,进入一个正向的循环。帮助贫困群众自我“造血”,成为脱贫致富的主体,这正是拼多多“以拼助捐”的精髓所在。(文中部分人物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