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文明养犬,已经成为当今社区生活中一个颇受关注的话题。目前来看,不文明养犬的行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违规养犬。比如不主动办理养犬许可证,偷偷摸摸地“黑养”;另一是违规遛犬。比如遛狗时不按照规定拴狗绳,不主动清理狗粪,任由犬只撒野扰民等。
本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人们文化素养、法治素养的提升,类似不文明养犬等不该成为社会生活中的突出问题。但遗憾的是,总是有一些人无视公共利益,挑战社会规则和道德底线。比如,截至今年9月底,杭州城管部门共处理涉犬案件8066起,其中违规养犬行为399起,其他一些城市涉犬案件也常见诸报端。
如何治理养犬问题,近年来各地一直在探索,有的城市出台了严格的“限养限遛令”,有的提高了处罚标准,有的采取集中统一行动进行治理等。应该说,各地都有各地的方式,也都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治理成效远没有达到令公众满意的程度,小区中违法违规养犬、遛犬的行为还是屡见不鲜,由此也引发了相当多的矛盾纠纷。
对于日益增多的不文明养犬问题,再沿用宣传教育引导模式已显得力不从心,单纯依赖罚款模式效果也不甚明显,因此有必要创新社会治理的方式方法。为推动文明养犬,杭州有一些小区开始尝试文明养犬物业共管模式,即引入物业这个小区“大管家”,由物业配合职能部门进行养犬备案登记,建立小区宠物档案,做到信息精准到户,对拒不登记办证或者有多次不文明养犬行为的,由物业直接联系城管部门上门执法。此外,在物业的带领下,一些小区还成立了文明养犬劝导队,对不文明养犬行为进行劝导,在实践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笔者以为,引入小区物业,建立文明养犬共管模式,这种做法对于推动文明养犬来说是可行的。对于小区物业来说,维护小区的正常生活秩序是其重要的职责,特别是不文明养犬行为多发生在小区中,物业理应介入管理;二来,由物业出面规范养犬行为,可以减少居民之间的摩擦,且物业对小区养犬信息较为掌握,可以让管理更高效、更和谐。因此,笔者以为,推动文明养犬,物业共管模式值得各地学习借鉴,小区物业参与养犬管理后,将促使不文明养犬行为得到很大改观。(云南日报 作者阎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