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 正文
中医教你风寒咳嗽如何治
羊城晚报    11-23 10:56:43

近日,气温突降,不少人受凉后感冒咳嗽。实际上,每到入冬,一降温都是咳嗽的高发季节。据了解,广州各大医院就诊的咳嗽病患增加了20%-30%,尤其以儿童、老人为主。专家指出,由于此时正处于秋末冬初,气候多变,昼夜温差较大,加之空气干燥,过敏原增加等原因,若此时患者体质虚弱、劳累、饮食不节等受寒感冒从而引起咳嗽。

着凉后咳嗽

多数是风寒咳嗽

冷空气到来,气温下降,冷空气很容易使得鼻腔、咽喉的局部抵抗力变差,尤其是紧张的都市生活节奏、过度劳累及不良生活习惯等,一旦感染病毒细菌,往往诱发上呼吸道感染,出现咳嗽或气喘。同时,早晚气温较凉,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也会进入高发期,咳嗽、咳痰的患者也会增多。

在冬季,市民不注意及时保暖,易感风寒,引起风寒咳嗽,所以,冬季正是风寒咳嗽的多发季节。据专家介绍,风寒咳嗽的主要特征是有痰、痰稀白,常伴流清鼻涕、鼻塞、喷嚏不断等。

不少人出现风寒咳嗽后,咳起来就很难止咳,不知如何用药。专家表示,此时要选用宣肺、散寒、化痰止咳的中成药,也应注意饮食。

缓解风寒感冒

小小紫苏叶作用大

日常生活中,许多咳嗽患者希望服用中成药来治疗或者找一些偏方来治咳。在菜市场上随处可见的紫苏可缓解和治疗风寒感冒引起的症状。专家指出,紫苏叶辛温不燥,发表散邪,宣发肺气,使凉燥之邪从外而散,常用于风寒表症,见恶寒、发热、无汗等症,常配生姜同用,在风寒感冒的初期,经常会出现流鼻涕、咳嗽以及全身酸痛,这时候可以多喝一些紫苏茶来祛除风寒。

治疗风寒感冒咳嗽,专家推荐选用潘高寿杏苏止咳口服液。该药物配方由经典名方“杏苏散”而来,配伍合理,宣肺利咽,散风寒,是治疗风寒咳嗽的首选药物。

辨证治咳,用对药效果好

虽然市面上卖的止咳中成药包装上标有“止咳化痰”、“镇咳平喘”等功能,止咳快。但从中医角度来看,咳嗽不止分寒、热,还分痰、燥、表、里,看似复杂,白云山潘高寿总结简单易懂的“轻问诊”,通过有痰无痰、咳嗽时间初步分辨咳嗽的类型:

咳嗽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具有季节特点。一般来讲,秋季燥咳多发,冬春季寒咳多发。不同原因引发的咳嗽,需根据辨证结果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否则达不到治疗效果,甚至适得其反,贻误病情。常见咳嗽大致分为以下四类

风寒咳嗽

常见症状:痰稀白,咳嗽声重,常伴有鼻塞、流清涕、喷嚏不断等症状。

发病原因:气温骤变,或机体抵御能力不足,风寒邪气侵袭,引起风寒咳嗽。

治疗方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用药推荐:常用中药杏苏止咳口服液、半夏糖浆、苏黄胶囊等。

风热咳嗽

常见症状:痰黏黄,咳而不爽,常伴有口渴咽痛、发热、鼻流黄浊涕等症状。

发病原因:外感风热之邪气或过食辛辣煎炸、肥腻之品,导致胃肠积热,内热循经上传于肺,加之外感风邪,引起风热咳嗽。

治疗方法:清热化痰止咳。

用药推荐:常用中药有蛇胆川贝液、治咳川贝枇杷露、克咳片等。

风燥咳嗽

常见症状:干咳无痰或有痰不易咯出,常伴有咽痒、唇鼻干燥、大便秘结等症状。

发病原因:因感受风燥邪气,或感受风热,化燥伤阴,肺脏津液被灼,引起风燥咳嗽。

治疗方法:润燥止咳。

用药推荐:常用中药蜜炼川贝枇杷膏、蛇胆川贝枇杷膏等。

肺阴虚咳嗽

常见症状:干咳无痰、久咳,常伴有口干咽燥、五心烦热,伴有气短乏力、神疲倦怠等症状。另外,阴虚咳嗽多病势缓而病程长,午后、黄昏或夜间咳嗽加重。

发病原因:肺阴不足或因外感咳嗽治疗不当,久咳伤阴致成肺阴虚咳嗽。

治疗原则:养阴滋阴,清肺止咳。

用药推荐:常用中药有养阴清肺合剂、养阴清肺膏等。

Tips:预防秋冬季咳嗽,日常生活上,要注意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勤消毒晒衣被,预防细菌病毒滋生,避免接触过敏原,饮食上,要清淡,少吃荤腥、油腻、辛辣的食物;不宜过多吃凉性的食物,戒烟酒。

风寒感冒食疗推荐:

杏苏糕

材料:面粉少许、杏仁15克、紫苏10克

做法:1、适量面粉经过发酵,揉制成3-5小块;2、15克杏仁去皮研制成粉,加上适量的红糖拌匀,撒于糕面;3、将紫苏叶洗干净,盖在糕面,蒸熟即可。

功效:发散风寒,宣肺止咳。(羊城晚报 作者华章)

编辑:曹月    责任编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