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昆明 正文
昆明挂牌保护历史建筑达70处 鼓励活态保护利用
昆明信息港    11-27 07:53:57

昆明信息港(昆明日报 记者陈辉)光华街33号,一个印有“大救驾腾冲饵丝”招牌的老建筑下挤满了品尝美食的市民。从上个月开始,它和市内另外7处建筑一样,有了一个新的身份——挂牌保护历史建筑。近日,昆明市政府下发《关于第三批挂牌保护历史建筑名单的批复》,同意将国防剧院等8处建筑列为昆明市第三批挂牌保护历史建筑。

在此前两批共62幢历史建筑挂牌保护基础上,我市正式挂牌的历史建筑达到70处。记者从昆明市规划局获悉,正式挂牌后,下一步将对第三批历史建筑建立保护档案,制定保护规划,指导历史建筑的保护及利用,视具体情况开展修缮维护。

历史建筑保护现状如何?

前两批历史建筑部分已完成修缮

与多数城市一样,昆明的历史建筑也面临现代城市化的挤压,现代建筑的“钢筋水泥”,不断挤压蕴含城市味道的旧有建筑的存在空间,也让历史建筑的保护显得尤为迫切。

实际上,昆明市针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已开展了近20年时间。2000年,昆明市政府开始进行历史建筑普查,建立历史建筑档案的共178幢。2002年起,开始了首批昆明历史建筑挂牌保护工作。此次正式挂牌的第三批挂牌保护历史建筑,以近现代建筑为主,建筑类型涵盖传统民居、临街商铺、办公建筑、公共建筑、近代金融建筑等多种类型。基本保留了原有历史风貌,建筑风格、符号元素具有代表性,有文化和研究价值。

离“大救驾”不远处的光华街“胜利酒杯”楼,金黄色的墙体搭配黑色古朴的门窗,让这座东西合璧的建筑“修旧如故”,这是昆明市第二批挂牌保护的历史建筑。来自昆明市规划局的介绍,此前两批已经公布的62处历史建筑,已于2010年编制建档并编印了书籍《昆明市挂牌保护历史建筑》,部分建筑已完成了保护修缮。

记者走访梳理,已经挂牌的保护建筑中,绝大多数建筑经过修缮都得以重现原貌。以2002年首批挂牌保护的33处历史建筑为例,包括石屏会馆、马家大院等建筑,都基本上实现了原址原貌恢复,而景星街的“懋庐”则在修缮的基础上,再现了消失多年的昆明传统“一颗印”建筑风貌。

“云南地处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的多元性和近现代开始的开放性,也形成丰富文化元素融合在一起的近现代建筑体系。”昆明历史文化研究学者赵立表示,昆明不断完善对历史建筑的挂牌保护,让昆明历史文化符号得以恢复。挂牌保护建筑的不断丰富,也让昆明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更具有文化底蕴。

保护和利用存争议?

鼓励活态保护,根据特点再利用

文庙直街103号,作为第一批挂牌保护的历史建筑,王炽故居变身成为“钱王”博物馆,与今年5月份开街的昆明老街一道,成为翠湖—文庙一线重要的旅游景点。挂牌历史建筑在保护的同时实现再利用,也让历史建筑获得“新生”。

事实上,在历史建筑保护问题上,国内不少城市都面临过历史建筑保护和利用的问题,而其中,也不乏再利用过程中,成为当地文化符号和旅游景点,例如杭州宋城、成都的宽窄巷子等。

不过,如何适宜地利用,在此前本地的历史建筑保护利用中,也出现了部分历史建筑单纯商用等存在争议的情况。

翠湖北路袁嘉谷旧居,这座晚清时期的历史建筑,正在进行闭门修缮。记者在现场看到,之前颇受争议的餐饮企业已经撤出,而门上贴出的告示显示:“正在进行文物保护修缮,修缮后,将用作历史纪念馆公开对外开放。”一个历史建筑前后利用思路的转变,也恰好是目前昆明市历史建筑保护方面正在努力践行的一种新思路。如何协调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在市规划局的回应中,也直接显示:要兼顾文化、社会和经济效益,实现保护、利用与传承相协调。

“合理地利用,更多是对文化、历史价值的传承。”云南财经大学教授周大研表示,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利用,应与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发挥历史建筑对城市的文化助推作用。

市规划局表示,我市鼓励和支持历史建筑进行活态保护、合理利用,推动文化旅游、乡村旅游、传统手工业和相关文化产业发展,不得破坏当地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历史文化资源。在符合结构、消防等专业管理要求和历史建筑保护规划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历史建筑的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利用,可以用作纪念场馆、展览馆、博物馆、旅游观光、休闲场所、发展文化创意、地方文化研究、办公设施或用于适宜的商业用途。

市规划局的回复显示,第三批历史建筑挂牌之后,接下来将开展历史建筑的保护建档工作,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保护规划,指导历史建筑的保护及利用。

未来将如何开展保护?

依法规范,对历史建筑分类保护

保护的脚步还未结束。

市规划局表示,在保护好已经挂牌的70处历史建筑的同时,下一步,昆明市还将积极开展历史建筑的普查、申报工作,加快推进保护对象的法定化,让更多符合条件的历史建筑得以留存、保护、展示,最大限度保留各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发展印记,展现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积淀,进一步加强昆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不光是保护规划,就目前昆明市历史建筑保护来看,也有系列法律可依。目前,我市已有《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云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保护条例》《昆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昆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实施行动计划》和《关于加强昆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管理的意见》等相关法律规范。

为了让历史建筑更好实现保护和利用,昆明市还明确将通过在相关法律法规、相关规划中明确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的原则,出台相应的保护措施,落实历史建筑的保护资金,制定历史建筑的保护机制和措施,根据历史建筑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以及完好程度,对历史建筑实行分类保护。

事实上,历史建筑分类保护,也是国内多数城市采取的一个主要方法。以上海外滩为例,老金融建筑用作城市博物馆,而民居则在不破坏外立面的情况下,改造成现代化的高端酒店体系,也实现了文化和经济价值的统一。“分类保护对于历史建筑来说,也可以让建筑本身在城市中的文化传承作用最大化。”赵立表示,这也是对昆明多样化历史建筑体系的一个基本尊重。他建议,在昆明历史建筑保护中,应恰当地恢复老街区与城市文化景观塑造,实现历史建筑保护对城市文化底蕴的助推。

 

编辑:钱嘉榀    责任编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