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 正文
云南省310.5万人纳入城乡低保
春城晚报    11-27 09:37:34

11月26日下午,在“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代”云南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民主法制主题专场上,记者了解到,目前,我省城乡低保人数由1998年的3.5万人增加到了310.5万人,年资金量由940多万元增加到95亿元。

法制

20万行政执法人员

持证上岗

明确了全省8000余个行政执法主体资格,20余万行政执法人员通过考核培训,持证上岗。

截至目前,我省省级层面依法制定了400多件地方性法规和省政府规章,8个自治州、29个自治县初步制定了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特别是在2012年至2017年期间,省级层面完成地方立法项目66件。其中,国家公园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地方立法走在全国前列。

党的十八大以后,我省全面完成了省、州(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办事处)四级权责清单的制定和公布;全面取消了无法律法规依据的行政审批事项,全面取消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省行政许可事项通用目录保留630项,“先照后证”“32证合一”“一颗印章管审批”“民营经济发展双十条”“一部手机办事通”等系列组合拳的持续发力,有力推进了营商环境建设。

在依法行政方面,目前,明确了全省8000余个行政执法主体资格,20余万行政执法人员通过考核培训,持证上岗,依法全面履行了各项法定职责。此外,我省还加大行政复议监督力度,2012年至2017年期间,全省行政机关共办理行政复议案件7769件,切实纠正了违法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自觉接受法院的诉讼监督,2018年上半年全省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接近60%。2015年至2017年全省各级行政机关积极化解纠纷,办理行政调解案件85万件。

脱贫

全省民族自治地方GDP

达6696.72亿元

2017年全省民族自治地方生产总值达6696.72亿元,人均GDP达28635元。

2012年以来,我省相继有9个县撤县设市设区,全省县级市和市辖区数量增加到33个,占全省县级行政区的比重由2012年的17.8%提高到目前的25.6%。全省建制镇和街道从746个增加到857个,建制镇和街道占乡级行政区划比重达61.2%,全省行政层级和行政区划结构更加优化,有力支撑了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区域协同发展。

2017年全省民族自治地方生产总值达6696.72亿元,人均GDP达28635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56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8542.8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537.7亿元,普遍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基本与全省平均水平(9862元)持平,贫困人口减少到170万人。2018年随着规划中的27个民族自治地方贫困县脱贫摘帽,将有115.8万人实现脱贫。

保障

城市低保补助水平

提高到373元

截至目前,城乡低保人数由1998年的3.5万人增加到了310.5万人,年资金量由940多万元增加到95亿元。

在民生保障方面,我省自1998年建立城市低保制度,2007年建立农村低保制度。截至目前,城乡低保人数由1998年的3.5万人增加到了310.5万人,年资金量由940多万元增加到95亿元。城乡低保补助水平分别由月人均36元、30元提高到373元、203元。特困人员保障范围覆盖到农村五保、城市三无人员,人数由上世纪80年代末的7.5万余人增加到12.8万人,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统一提高到每人每月不低于665元。

2013年至2017年,中央和省级累计投入社会救助经费548.36亿元。共实施医疗救助2951.38万人次,累计支出医疗救助资金49.83亿元。全省有129.99万户(次)家庭获得临时救助,累计支出临时救助资金12.69亿元,平均救助水平达976.29元。

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省委、省政府将养老服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和组织实施专项规划,并连续把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列入全省20项重要工作或10件惠民实事。截至目前,全省建成和在建城市公办养老机构155个,农村敬老院898所,民办养老机构146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568个,全省养老床位达17.71万张,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含老年活动中心和农村幸福院)在城市和农村的覆盖率分别达到33.76%、43.99%,与2012年底相比,全省养老床位由7.12万张增加到17.71万张,增幅149%,每千名老年人拥有社会养老床位由12.7张增加到29.5张,增幅132%。(春城晚报 记者孙琴霞)

编辑:钱嘉榀    责任编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