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两年半以来,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如何?11月27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在昆开幕,《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以下简称《中期评估报告》)递交审议,据悉,《纲要》中绝大部分目标任务都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工作要求。
时间过半 任务过半
省发展和改革委负责人对《中期评估报告》进行说明。4月2日,省发展和改革委全面启动评估工作,经过提纲讨论、初稿形成、征求意见、与国家汇报衔接、专家咨询论证、省政府审定等多个环节,经多次修改,历时半年多,形成《中期评估报告》。
《纲要》实施两年以来,通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执行情况总体进展顺利,绝大部分目标任务都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工作要求,我省在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又迈出了更加坚实的一步。
从GDP增长看,我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当初提出的目标是“十三五”期间GDP年均增长8.5%左右;
从实际执行情况看,2016年,我省GDP增速为8.7%,高于全国平均增速2个百分点(全国为6.7%);2017年增速为9.5%,高于全国平均增速2.6个百分点(全国为6.9%);今年上半年为9.2%,高于全国平均增速2.4个百分点(全国为6.8%),增速居全国第3位;1-9月增速为9.1%,居全国第一位。
从城乡居民收入看,2016年,我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720元,同比增长9.8%,增幅高于全国平均1.4个百分点(全国为8.4%);2017年,我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48元,增长9.7%,增速高于全国平均0.7个百分点(全国为9%);今年上半年为9450元,增长9.8%,增速高于全国平均1.1个百分点(全国8.7%)。
从脱贫人数看,截至2017年底,全省累计脱贫人数达223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的12.71%下降至2017年的9.89%,累计下降了2.82个百分点。国家下达我省99.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易地搬迁任务,截至2018年上半年,2016年实施搬迁的3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入住率达92.21%;2017年实施搬迁的2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入住率为60.51%;2018年下达的19万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已启动并加快实施;剩余搬迁建设任务正在加快推进前期工作。
达到预期进度要求
《纲要》当初提出了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资源环境4大类28项主要指标,其中预期性指标14项,约束性指标14项。到目前为止,28项指标大多数达到了预期进度要求。有12项指标超额完成了中期目标任务;有12项指标完成了中期目标任务;有4项指标未达到中期进度要求,其中,2项指标完成2020年规划目标存在困难,第一个是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第二个是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过去两年半,通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纲要》实施总体进展顺利,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包括部分指标执行不理想、脱贫任务更加艰巨、产业发展短板突出、基础设施短板突出、社会事业短板突出、民营经济发展不足等。
针对“十三五”前半段规划实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十三五”后半段,我省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各项举措,确保“十三五”规划《纲要》当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重点做好以下十项工作:
一、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二、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
三、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四、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五、全面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六、加强现代基础设施建设
七、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
八、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九、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十、继续加大各项改革力度
28项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2项指标超额完成了中期目标
——互联网普及率(预期性)
——科技进步贡献率(预期性)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预期性)
——安居工程建设(约束性)
——人均预期寿命(预期性)
——耕地保有量(约束性)
——万元GDP用水量下降(约束性)
——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约束性)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约束性)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约束性)
——森林发展(约束性)
——空气质量(约束性)
12项指标完成了中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预期性)
——全员劳动生产率(预期性)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预期性)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预期性)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重(预期性)
——居民收入(预期性)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约束性)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预期性)
——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约束性)
——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约束性)
——地表水质量(约束性)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约束性)
4项指标未完成中期目标
——城镇化率(预期性)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预期性)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约束性)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预期性)(春城晚报 首席记者宋金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