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了解掌握海鸥的身体状况等信息,有效防范野生动物疫情的发生,11月29日至11月30日,昆明市林业局在海埂大坝展开今冬以来第一阶段海鸥环志调查及疫病检测防控工作,将给100只海鸥进行环志和体检,及疫源疫病检测工作。
部分海鸥背上“GPS小书包”
11月29日,海埂大坝滇池码头后的游船上,海鸥环志的工作人员小心翼翼给一只幼鸥安装上了GPS装置,随后将其放飞。放手的瞬间,装了GPS装置的海鸥就像背上了一个“小书包”,扑扇着翅膀腾空而去,很快融入上空盘旋的鸥群中。而它背上的GPS装置能科学、准确地监测飞行轨迹和行踪。
昆明市濒危动植物收容拯救中心动物管理科科长鲁红林说,今冬环志的海鸥将统一戴上由全国鸟类环志中心核发的G形铁环和昆明特意指定的蓝色塑料彩环,之后将对海鸥抽取血样,进行疫情监测。一系列测量完成后,还会为部分体重超过270克、身体素质较好的海鸥戴上GPS装置,随后会将戴着环志和“GPS小书包”的海鸥放归大自然。
环志现场,一名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把海鸥捧在手里,另一名工作人员将GPS装置安放在海鸥的背上,用线和铁丝绕过海鸥双翅,将GPS装置固定住。一名工作人员说,“这个固定GPS的线不能缠得太紧,也不能缠得太松,太紧影响海鸥的飞行和捕食,太松又容易掉落。”
“海鸥啄到你的手了。”“不要紧,GPS马上就固定好了。”在给海鸥安装“GPS小书包”时,需要绕过海鸥的双翅,尽管工作人员的动作十分轻柔,但是海鸥的尖喙常常会啄到工作人员的手。工作人员没有一句怨言,不顾海鸥啄咬,继续专注地给它们安装GPS。
安置好GPS装置的海鸥被放飞后,尽管背着“GPS小书包”,但丝毫不影响它们的飞行,时而在大坝上悠闲漫步、时而飞在水面觅食小鱼小虾,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都十分良好。目前,已有40余只海鸥进行了环志,其中10只海鸥背上了“GPS小书包”。
来昆越冬海鸥环志体检
鲁红林说,红嘴鸥是与昆明人走得比较近的一种鸟类,长途迁徙而来,对它们的疫情监测很重要。目前环志的主要原因是疫源疫病监测及海鸥在昆明生存生长状况的监控,以达到保护市民安全及海鸥健康栖息,创造人鸥和谐的环境。
在环志现场,第一只被环志的海鸥是一只体重296克翅长35厘米的幼鸥。工作人员双手捧着海鸥,对其喙长、翅长、体长、尾长、跗蹠,都进行了精确测量和记录,还查看了它的健康状况。
当海鸥“体检”过关后,工作人员开始给海鸥环志了。所谓环志,就是给海鸥戴上2个脚环。一个脚环是由全国鸟类环志中心核发的G形铁环,另一个脚环是昆明特意指定的蓝色塑料彩环。人们只要看到脚上戴着蓝色彩环的红嘴鸥,就知道它是来过昆明的。
此外,每个脚环都有一个环号,如今年环志的第一只海鸥就戴上了“G15—9301”的环号。
“海鸥的骨骼轻薄,容易受伤,采集海鸥样本十分不易,一上午才环志了6只。”鲁红林说,此次环志分为捕鸥、采样、测量3个部分,采样后抽血留样,随后为海鸥戴上两个脚环和GPS装置。
为了不伤害到海鸥,采样都是由拯救中心的专业人士在滇池上随机徒手抓鸥,不使用网兜,以免海鸥挣扎时翅膀骨折或者弄伤自己。
然而海鸥不仅聪明还很灵巧,给捕捉人员带来了不小压力,一上午过去,仅给6只海鸥完成环志工作。
一位工作人员说,“环志工作虽然辛苦,但是为了人和鸥都有一个健康的环境,及时检测防治疫情,这项工作必须要进行。”
据悉,目前昆明已为6000多只海鸥进行了环志,海鸥环志的回收概率只有千分之一,今年的环志过程中,暂时没有发现去年环志过的海鸥。(春城晚报 记者左学佳 实习生曾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