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在国家博物馆开展以来,丰富的历史图片、文字视频、实物场景和沙盘模型等,带领人们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感受改革开放40年的巨大变迁。
此次大型展览共安排设计了6个主题内容展区,分别为伟大的变革、壮美篇章、关键抉择、历史巨变、大国气象和面向未来,多角度、全景式集中展示出改革开放40年来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发生的伟大变迁。展览已持续展出两周多,连日来引起了观展公众的关注。
在众多的展出图片中,壮美的山川、秀丽的风光、独有的地域文化和民族风情、雄浑壮观的基础设施……引来无数观众驻足浏览,观众纷纷聚焦展览中的云南元素:云南彝族独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跳菜”、世界最高的跨江大桥“北盘江大桥”、金沙江库区邵女坪移民小镇、水利水电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还有边远贫困山区的群众在基层干部带领下,攻坚脱贫、改变家乡的历史画面,感动了无数观展人士……一幅幅图片见证着云南人民群众生活的点滴变化,也见证着改革开放40年来云南栉风沐雨、砥砺前行谱写出的美丽画卷。
脱贫攻坚 众志成城 决战决胜
2010年1月19日,云南省委、省政府启动《独龙江乡整乡推进独龙族整族帮扶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安居温饱、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素质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六大工程”。独龙江开启了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的伟大征程。2014年4月,独龙江公路高黎贡山隧道全线贯通,打开了独龙江乡冬季大门。大道畅通,彩虹飞架,独龙江不再是世外孤岛。如今,六大工程全面完成,巩固提升项目遍地开花,“五个一批”精准帮扶深入推进,独龙江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还得拼命干、使劲干。”老县长高德荣高兴地说,通过八年艰苦奋斗,特别是近三年的精准帮扶,独龙江一跃跨千年,正团结一心奔向小康。
像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这样的脱贫攻坚事迹,在云南省还有很多。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法帕村党总支在创先争优中开展实用技术培训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群众领回惠农款
展览上,一组对比鲜明的3张照片引人注意。一张是大家围在一个小水塘边舀水,一张是挑水的队伍在山间小路上列队前行,还有一张则是人们在家门口用自来水管里放出的水清洗蔬菜。
这三张照片,是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群众改革开放以来生活变化的缩影。而这个变化,泸西县三塘乡连城村的张树华亲身经历,颇有感慨。
连城村是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三塘乡的一个自然村,处于山区,山高坡陡,峡谷纵横,水资源匮乏。100多年来,这里的人们都要到五六公里外的一个水塘去挑水吃。由于山路蜿蜒,路程又远,靠人挑马驼,来回一趟5个小时也就能运回来4桶100公斤的水。为了节约,村民们连“洗过脚的水也不敢倒掉,要留着喂牲口。”水塘里的水,是雨天自然积水。据张树华回忆,“水比较浑,味道多少有点泥土味。”村民们也不懂处理,只是放在水缸里沉淀一下就使用了。
2014年,政府帮每户人家建了一个20立方的家庭地窖,也帮忙消毒,终结了挑水吃的日子。2017年,自来水通到了家家户户,而且免费。“现在自来水管一打开就有水了,是真正卫生干净安全的水。”张树华的话里透着兴奋,“以前从地里干活回来,一身泥土汗水,也没法洗澡,现在呢,天天都可以先洗澡再吃饭。”
人的生活离不开水,产业发展同样离不开水。原本,三塘乡大部分耕地属雨养农业,只能种些土豆、荞麦、玉米,靠天吃饭,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现在有了水,灌溉问题迎刃而解,还能种植蔬菜、水果、中草药等附加值更高的农作物,百姓收入成倍增长。
如今,张树华夫妻二人有21亩地,土豆、玉米、水果、中草药都种上了。他还准备扩大经营,再承包五六亩地,多种些时间短、收益快的蔬菜。“党的政策好,现在只要肯干活就有收入。”张树华笑着说。
水,是生命之源。农村饮水安全和巩固提升工程的实施,彻底改变了过去中国许多地方农村居民远距离背水运水的历史。2005年以来,全国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大幅提升,解决了5.2亿农村居民和4700多万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由此也带动许多地区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对于未来的生活,张树华充满了希望:“现在我们村人均收入超过6000元,即将要组织脱贫验收,下一次公布脱贫村,应该就会有我的家乡了。”
2018年9月30日,云南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2017年,我省15个贫困县(市)实现脱贫摘帽。这是我省历史上首次实现贫困县数量减少,标志着我省脱贫攻坚工作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为实现“两个确保”目标任务、坚决打赢全省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示范借鉴。
中央部门聚焦 助力脱贫攻坚主战场
云南,是全国贫困人口和贫困县最多,贫困程度最深、脱贫难度最大的省份,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近年来,中央各部门聚焦云南,加大倾斜力度,整合各方资源支持云南脱贫攻坚。
目前,中央安排了47家中央单位定点帮扶云南73个县,是全国中央定点扶贫单位最多的省份。在云南省目前已经脱贫摘帽的15个县里,就有7个是中央单位的定点扶贫县。据统计,2018年,47家中央单位投入帮扶资金已经到位超过10亿元,培训基层干部16176名,培训技术人员29641名,帮助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19279万元。
中央企业加大深度贫困地区扶贫资金投入力度,引导资源要素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中国长江三峡有限共识帮扶云南少数民族近10万人实现精准脱贫,图为三峡集团远见的金沙江库区邵女坪移民小镇。
通途跨越山河 基建速度可见一斑
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全省公路里程只有2783公里。火车没有汽车快,不通国内通国外,还记得云南十八怪吗? 什么时候能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一直是云南人的愿望。
直到1989年2月,云南才建成了第一条高等级公路——昆明至安宁一级公路。1996年,第一条高速公路——昆明至嵩明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里程只有45公里;20世纪90年代后期,昆瑞、昆磨、东部三个高速公路建成,云南正式进入高速公路时代。近年来云南大力发展交通建设,可谓是喜讯频传。从仅有45公里高速公路,到而今云南已经实现79个县通高速公路,全省高路公路通车里程达5086公里,再到”十三五“末,全省高速公路将突破1万公里,云南基础建设的速度,通过架桥铺路就可见一斑!
在云南修公路铺铁路,随便修座桥都能震撼世界!来看看!
2016年底,“世界第一高桥”——云南北盘江大桥通车!大桥地处云南省宣威市普立乡腊龙村与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都格乡交界处,位于云南省宣威市普立乡尼珠河,是杭瑞高速公路控制性桥梁工程,坐落于滇东北的崇山峻岭中,大桥于2013年开工建设,2016年9月10日顺利合龙。大桥垂直高度世界第一!同类桥主跨宽度世界第一!
大桥全长1341.4米,主跨723米,为目前世界最大跨径的钢桁架梁斜拉桥,主桁架采用普拉特式结构,桁高8米,主跨节间长12米,边跨节间长12米、8米,两片主桁中心间距27米;斜拉索架用钢绞线斜拉索和H型索塔,云南岸索塔塔高247米,贵州岸索塔塔高269米。
而同年的4月20日,亚洲第一大桥——云南龙江特大桥顺利通车,保腾高速跨越龙江天堑的最后一公里全线贯通,腾冲至昆明终于实现全程高速。还有↓↓↓
昭会高速牛栏江大桥
功东高速铜牛厂大桥
水麻高速螺旋隧道
2016年底,云南正式进入高铁时代!沪昆高铁和云桂高铁,今天,云南高铁“朋友圈”不断扩大,从昆明出发,高铁可直达14个省、3个直辖市、1个特别行政区,实现“千里旅游,高铁一线牵”,坐着飞一样的高速列车到处去!沿途所经城市风景一站比一站更美,上海赏万国建筑,杭州游西湖,长沙吃着口味虾,下一站就到七彩云南!从此,诗和远方说走就走!
保护绿水青山 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开展实地生态效益补偿、退耕还湿、湿地公园建设等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措施,建成国际重要湿地57处,国家重要湿地170处,国家湿地公园898处,湿地保护率达49.03%。云南省文山州丘北的普者黑湿地,早已成为全国人民都知道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网红旅游地。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40年来,广大群众深切感受到,身边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的服务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对味。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标准化、均等化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服务效能显著提升。目前,全国“三馆一站”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全部免费开放,基本实现了“县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有综合文化站”的建设目标;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等重大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普惠水平不断提高。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实施以来,解决了广大农村群众听广播难、看电视难的为题,截至2017年底,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为98.71%和99.07%,直播卫星公共服务用户总数达1.29亿户。照片记录下了2005年,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村村通”工程工作人员将设备送往山区时的艰辛。
能源输出 助力国家经济建设
21世纪初,经过几十年的调研论证,国家决定由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简称“三峡集团公司”)在金沙江下游河段分期兴建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4座回水相连的巨型梯级水电站。这4座水电站的总装机容量达4646万千瓦,总装机容量和总发电量都超过两个三峡水电站。其中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大水电站在昭通与四川交界的金沙江上,为昭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云南也成为全国巨型水电站最多的省份,强大的电力源源不断输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了雄厚的动力保障!
2018年9月30日8时,溪洛渡、向家坝水库分别蓄水至海拔599.69米和379.70米,顺利完成了2018年蓄水任务,至此,溪洛渡、向家坝两座巨型水电站已经分别成功运行了5年和6年,为国家西部大开发和“西电东送”战略作出了巨大贡献,为昭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成为昭通改革开放40年来快速发展的重要标志。
中国水电装机容量稳居世界第一,截至2017年达到3.41千瓦。位于四川和云南交界金沙江下游峡谷河段的溪洛渡水电站,是中共第二、世界第三大水电站,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拦沙和改善下游航运条件等综合效益,并可为下游电站进行梯级补偿。图为正在施工中的溪洛渡水电站。
云南糯扎渡水电站,是实施“西电东送”及“云电外送”的主力。年均发电量239.12亿千瓦时,每年为国家节约956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877万吨。
村村通公路 民族风情游带动乡村发展
在大国气象展区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的展出单元里,展出了一张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村村通公路后,无量山村民组建的跳菜队在喜事现场擎起“8大碗”热热闹闹跳菜的照片。
56岁的彝族跳菜表演艺术家阿本枝,也是在这一天走进展区的。但他不仅是来参观,他还带着更重要的任务——来到展出了彝族跳菜照片的展区,透过讲解跳菜技艺,让大家更进一步地了解到,改革开放给彝族人民生活带来的变化。
“四好农村路”的建设改善了出行条件,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村村通公路后,无量山的村民拉起了“跳菜”队,不仅在附近的村寨里条,还到临沧、大理、南涧等地的乡村条,每年跳八九十场,民族风情游风风火火地发展起来。
旅游厕所成为网红打卡地
自从2015年“厕所革命”实施以来,云南公共厕所建设取得巨大成效。其中,大理石门关溶洞厕所、丽江古城公厕、腾冲和顺公厕等一波网红厕所,因奇特的造型、舒适的体验,已成为人们到此打卡的热门景点。
3年间,云南主要旅游城市和城镇游客聚集公共区域、主要乡村旅游点、旅游小镇、主要旅游景区(点)、旅游交通沿线新建、改建2000余座旅游厕所。根据今年下发的《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到2020年,云南省城乡公厕、旅游厕所总数量达3.4万座,改造建设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250万座。图为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草海大坝城市公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