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合宇聪 近年来,玉溪市公安局红塔分局高仓派出所在公安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充分发动群众,以手机为媒介,编织全民“防控网”、搭建便捷“沟通链”、打造信息“智慧脑”,通过一机一网建设,辖区连续17年无命案、5年无群体性事件,连续3年刑事发案均下降30%,成功打造出“常态化巡防、可视化调度、专业化侦查、社会化服务”的基层群防群治工作新模式。
一机一网,构筑和谐“平安墙”
2018年4月的一天,玉溪市红塔区高仓街道桃源社区100余名村民因对铁路工程施工不满,暗地串联,准备阻碍施工、索取高额赔偿。就在他们聚集时,被群众发现,并通过群防群治APP上报至红塔公安分局高仓派出所。随后,派出所及时核实相关情况,并指导属地治保会迅速介入现场,主动协调相关部门解决了群众诉求的合理部分,最终将该起群众聚集事件成功化解在了萌芽阶段。
类似事件得到快速有效的处置,得益于派出所扎实的群众工作,更得益于自主研发的群防群治APP运用。二者有机结合,形成了“信息始于群众、研判在于公安、处置合于政府”的完整流程,这样,多数隐患也就及时消除在了萌芽状态。
发动群众,编织全民“防控网”
高仓街道地处玉溪市红塔区城郊结合部,所辖工程建设项目多,人流、车流、物流汇集,社会治安形势复杂,矛盾纠纷隐患突出,而高仓派出所仅有民警11人。2016年9月,在上级部门指导推动下,该所抓住时机,广泛动员群众,大胆创新群防群治模式,组建了一支由10名专职治保主任,125名治保联防队员、2000多名治安信息员组成的高仓群防群治队伍,构建了26个基本警务“网格”单元,形成了“尖、点、线、格、面”治安防范大格局。
为管好这几千名群防人员,用好多层次的防范指挥体系,派出所秉承“让群众有惠可享-让群众发挥作用”的双赢理念,2018年初,在玉溪市公安局红塔分局的大力支持下,自主研发了“高仓群防群治APP”,用一部手机,搭建了一个派出所与治保人员、辖区群众密切联系的便捷通道;用一个程序,突破了群众性治安防范力量的管理瓶颈;用掌上警务,开启了“党政领导、公安主导、社会协同、人人参与”的群防群治智慧新篇章,形成了一张密不透风的防控大网。
依托手机 ,搭建便捷“沟通链”
高仓群防群治APP有警务网格化、工作指令、巡逻防范、经验交流4个主板块及12个子模块,具有内部管理规范便捷;工作指令快速下达、一键全警调集;全程掌握治保人员巡逻轨迹;实现群众一键报警;服务群众实时到位;案件线索、社情民意24小时采集上报等六大功能。该APP的应用推广,全面拓宽了派出所信息线索来源渠道,搭建了防范打击与管理服务并行的互动平台。
通过APP,可对巡防力量进行智能巡逻布警,在警务地图上将发案地标注为点、巡逻轨迹记录为线,使发案与防控双轨重合,实现警力跟着警情走。同时,通过下达工作指令、完成任务回复,使群防群治队伍得以高效运转。自APP上线使用以来,辖区见警率显著提高,接警量明显下降。
目前,派出所辖区已有2000人安装并使用了APP,安装率达总人口10%。同时,派出所还将省市区“放管服”措施、清单等通过APP宣传板块向辖区群众“点对点”公开到位,并接受答疑及建议,半年来共收集信息1753条,其中社情民意43条,有效预防群体性事件4起。如今,APP已经成为了宣传防范、服务群众、收集民意、获取线索的“前沿阵地”,向科技要警力不再是空谈!
科技支撑,打造信息“智慧脑”
2018年8月28日中午,辖区一群众通过APP“一键紧急报警”,称:其被一伙人以抽奖的方式诈骗。派出所勤务指挥室民警立即用巡查报警位置,运用视频结构化功能,快速锁定出嫌疑人,经过研判发现嫌疑人作案前后都乘坐一辆白色面包车,该车长时间在农贸市场附近停留。民警通过运用多信息平台,综合分析并发现了涉案嫌疑人更多线索。8月28日,派出所通过APP群发指令部署抓捕行动,调度民警及多支治保巡逻队实施围捕,在辖区一宾馆成功抓获嫌疑人8名,缴获了作案工具及赃物,成功打掉了一个在各大农贸市场流窜作案的诈骗团伙,从接警到抓获嫌疑人仅用时8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