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城市网盟联播 正文
保山艾滋病防治工作综述 向“零”艾滋迈进
保山日报    12-04 11:30:57

保山

防艾主题宣传活动中志愿者进行防艾知识抢答 范南丹/摄  

保山2

工作人员向群众发放防艾宣传资料 范南丹/摄  

2018年来,我市防治艾滋病工作按照党的十九大关于“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决策部署,坚持依法防治、科学防治原则,紧紧围绕“两降一升”总目标和“3个90%”工作目标,党委政府统一领导、防艾委组织协调、各部门齐抓共管、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的防治工作格局得到巩固,第四轮防治艾滋病人民战争深入推进,全市艾滋病疫情呈现稳中有降趋势。

 坚持党委政府“一把手”负责制、一票否决制,健全完善目标责任制、挂钩联系制和工作推进倒逼制,不断加强工作督查。市政府调整成立以杨军市长为主任的保山市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将艾滋病防治工作列入2018年政府重点工作任务,组织召开了2018年防治艾滋病工作会议以及3次专题会议,与五县(市、区)人民政府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市防艾委根据《保山市第四轮防治艾滋病人民战争实施方案(2016-2020年)》,结合保山防艾工作实际,制定了2018年防治艾滋病工作计划,与23个市级防艾委成员单位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组织开展了2次综合督查;市防艾办每季度组织召开1次全市防艾工作联席会议,通报防艾工作进展,每半年组织召开1次学校艾滋病疫情通报分析会议;市级各专业技术指导机构按要求开展工作督导,及时发现问题,切实推进各项防艾工作。

 市、县(市、区)继续将防艾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截止目前全市各级财政投入防治艾滋病专项经费307.5万元,较去年增加6.59万元,其中市级投入110万元(较上年增加20万元),县(市、区)财政投入197.5万元。各县(市、区)均制定专项资金管理方案,在资金管理使用方案中明确支持社会组织参与防艾工作经费、“推套防艾”工作经费、宣传教育工作经费等,及时将资金下拨到各乡镇、相关成员单位和医疗卫生单位,实行专款专用,并按要求开展绩效评估。

 全市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持续开展防治艾滋病、梅毒、丙肝等相关知识及政策法规宣传。各县(市、区)、市级各部门结合实际,将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宣教纳入本地公共卫生和本系统宣教内容。不断加大对农村、少数民族和边境地区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力度,全市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开展了防治艾滋病相关知识及政策法规宣传,通过宣传教育,各类人群艾滋病防治相关政策和预防知识知晓率普遍提升,防治环境逐步改善,社会歧视逐步好转。

 市、县(市、区)认真组织开展防艾行政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积极选派防艾办及专业机构人员参加省级以上培训,外聘专家举办防治艾滋病社会组织服务能力建设与管理培训等,防治队伍工作能力进一步加强,防艾骨干业务工作水平不断提升。按照《关于调整卫生防疫津贴标准的通知》文件规定,自2017年10月起,市级各专业机构中从事艾滋病防控工作的129名一线人员,按每人每工作日7元标准享受卫生防疫津贴,防艾工作一线人员队伍得到巩固。

 2018年是推进和落实《云南省第四轮防治艾滋病人民战争实施方案(2016—2020)》的第四年,各项防控措施和目标正在加紧推进落实。《云南省实现“三个90%”艾滋病防治目标实施方案》确定了时间表和路线图,同时省防治艾滋病局希望保山2019年在全省率先完成“三个90%”目标,为全省到2020年实现目标提供可鉴经验。同时全市继续保持无经输血传播。

 落实“四免一关怀”和民政救助政策,将生活困难的艾滋病感染者及其家庭纳入城市和农村低保;对艾滋病致孤儿童和感染者进行救助,对在校学生落实“两免一补”;认真实施关于婚姻登记人群免费检测工作“六条措施”成效明显;将参加美沙酮社区药物维持治疗人员服药费用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机会性感染治疗费用等相关诊疗费用纳入城乡医保报销范畴,助推健康扶贫工作;为部分生活困难感染者家庭缴纳新农合参保资金,有效减轻了感染者及其家庭生活负担。

 认真组织实施第三轮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隆阳区)、省级第四轮综合防治项目(施甸县、昌宁县)、省级边境地区防治艾滋病项目(腾冲市、龙陵县)和2017-2018年国家、省级、市级社会组织防艾项目、丙肝防控试点项目。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控工作发展壮大,截至2018年10月全市共有18个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其中登记注册2个),累计提出国家、省、市项目申报132个,获得批准执行76个(其中国家级12个、省级31个、市级33个),获得活动经费近363.4万元。

 2018年1至10月,全市艾滋病筛查749487人次,占常住人口比例28.9%,全市艾滋病疫情总体平稳。(保山日报 记者李夏)

编辑:实习编辑刁凤云    责任编辑:昝娟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