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 正文
从煤油票到刷脸
云南网    12-04 17:35:50

谈到“支付变迁”,出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我有很多回忆。

 1984年,家里安装上了电灯,橘黄的灯泡,在晚上显得特别暖心。但由于电力不足,经常停电,于是村长就会每月挨家挨户发放煤油票,按人口发放,每月家人就可以去小镇的供销社兑换煤油,以备停电时用。

 差不多也在这个时期,原本在信用社工作的父亲选择辞职,做起了农机配件的生意,一开始大多数是现金交易,为了安全起见,每次父亲外出都得带着验钞机,很不方便。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父亲的生意开始扩大,涉及到农副产品的加工。资金流动量大了,便直接交由银行操作,省去了很多中间环节,不用携带大量现金也不再担心假币之类的问题。

 上世纪九十年代起,父亲开始使用信用卡,有时候资金不足,小额的款项是可以预先透支的,这样大大方便了生意人。之后又出现了跨行转账,免得老被别人催款。再后来出现免卡存取款,就更加方便了。

 又过了没几年,互联网进入我们的生活,电子商务逐渐代替了上街购物,网上交易迅速普及,现金或银行卡支付变成了网上在线支付。对于这些新的支付方式,农村出身的老爸一开始还是有所担心的,直到2004年,老爸才开通了网银。

 近几年,中国正式步入移动支付时代,支付宝和微信开始成为新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出门只要带上手机,就可以很轻松地支付各种费用,包括水电费。

 而现在,又出现了一种新的支付方式——“生物识别+信用支付”,当你选购好商品之后,点击刷脸支付,整个过程不到十秒。刷脸支付的到来,更是极大方便了消费者。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支付会变成一种概念,概念支付,你说呢?

编辑:实习编辑周然    责任编辑:昝娟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