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我市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艺创作等文化事业建设上取得了诸多成就,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玉溪是聂耳的故乡,在文化建设过程中,我市先后建成了聂耳音乐广场、聂耳文化广场、聂耳大剧院等以聂耳命名的城市设施,并具有“中国聂耳音乐(合唱)周”等重要的音乐文化品牌。随着我市文化事业的发展,2017年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提出弘扬聂耳音乐文化、建设“聂耳音乐之都”的目标要求,开启了文化发展新征程。
完善设施建设 举办丰富活动
文化的发展,可以有效地带动城市的发展,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2017年,我市提出弘扬聂耳音乐文化、建设“聂耳音乐之都”的目标要求,用3至5年时间,着力打造“聂耳音乐之都”,使玉溪逐步成为音乐格调高雅、音乐氛围浓厚、音乐文化繁荣的城市,努力把玉溪建成云南省欣赏高雅音乐的中心城市、中国音乐活动的重要阵地之一,最终打造成在中国乃至世界都较有影响的“聂耳音乐之都”。此后,我市围绕中心城区聂耳大剧院、聂耳文化广场舞台和月光综合演艺厅三个标志性文化设施,以“引进精品演出”“广泛发动参与”“艺术普及教育”相结合的方式,逐步营造城市文化艺术氛围,传播“聂耳音乐之都”建设理念,奠定群众文化艺术基础。
今年来,我市文化主管部门通过完善文化设施、壮大文艺队伍、增强群众基础等方式多管齐下,在打造“聂耳音乐之都”的过程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在文化设施方面,我市有全国较大的室外音乐广场——聂耳文化广场和聂耳音乐广场,有较为先进的聂耳大剧院,有市文化馆综合演艺厅、红塔公园音乐厅,有经常举办音乐活动的东风广场等,这些场馆设施为“聂耳音乐之都”的建设提供了基本的硬件支撑。2018年上半年,我市进一步完善文化设施建设,其中文化广播影视传媒中心项目各项前期工作和地勘、基础土方整理已基本完成。同时,重点推进了2个县级文化馆和5个文化站建设,并抓好公共文化设施的“建管用”工作,使基层没有闲馆、闲站、闲室、闲队,逐步形成全面活跃的局面。
在壮大文艺队伍方面,我市建立和加强文艺后备人才培养机制,使文艺人才队伍能够不断补充新鲜血液。先后组织开展各种培训,大力推进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同时,抓好市文化志愿者的志愿服务工作,建设“玉溪北城志愿者示范点”,在全市文化馆、图书馆、文化站等相关文化服务单位挂牌建立“文化志愿者服务站”,招募文化志愿者2000余名,组织了200余次志愿者服务活动。
与此同时,我市3500多支业余文艺演出队活跃在广大农村和厂矿、社区、学校,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艺演出活动,仅2018年上半年就演出近6000场。此外,市、县级专业演出团队积极开展“中国梦·玉溪情”——玉溪市2018年“百团千队”红色文艺轻骑兵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文化惠民演出活动,共演出615场,观众达80余万人次。在节假日期间,还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聂耳音乐之都”建设为重点,精心策划落实“三下乡”活动,并结合节日民俗开展各种文艺文化活动,在全市1100多个、总面积210多万平方米的大小广场上举办了多场广场文艺演出。组织和举办舞蹈、书法等各类公益培训活动,使建设“聂耳音乐之都”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得到不断加强。
打造地方文化品牌 增强城市音乐内涵
聂耳大剧院作为我市构建“聂耳音乐文化群”的标志性文化设施之一,在打造“聂耳音乐之都”的过程中,着重以“引入中外优秀剧目、开展文化艺术交流、树立地方文化品牌”为核心,不断增强城市音乐文化内涵,积极传播“聂耳音乐之都”建设理念。
聂耳大剧院将全年划分为四个演出季,在侧重音乐会演出项目的基础上,每月固定引入两场精品演出项目。同时,坚持文化惠民原则,面向市场、面向群众,实行低票价扶持公益性演出,并开通网上售票选座系统,逐步引导和培育我市高雅艺术观众群体;以优质音乐艺术资源为依托,通过引入优秀音乐演奏团队,积极开展音乐艺术文化交流活动,引导市民懂音乐、爱音乐、会音乐,不仅提升了观众的欣赏水平,还促成《中国梦·唱响云南》原创音乐这一省级音乐品牌项目落地玉溪,为逐步打造属于玉溪的原创音乐队伍、对外展示云南原创音乐魅力提供了优质平台。
据悉,2017年聂耳大剧院累计引入16个剧目共20场演出,其中国外团队8个、国内团队12个,涵盖戏剧、交响乐、民乐、合唱等诸多艺术类别,其剧目包括大型山西说唱剧《解放》、新西兰摩登毛利组合四重唱、北京管乐团宫崎骏视听音乐会等;2018年又成功引进国外斯洛伐克《吉他遇上手风琴》音乐会、“法国派对”爵士钢琴王子保罗·雷三重奏音乐会、澳大利亚《蓝色狂想曲钢琴独奏音乐会》、日本《菊次郎的夏天》钢琴独奏音乐会,以及国内北京交响乐团新年音乐会、杭州金海岸儿童剧《冰雪奇缘》、中国杂技团《天地宝藏》等精品作品,涵盖戏剧、芭蕾舞剧、儿童剧、交响乐、民乐等诸多艺术类别精品剧节目20台,共24场演出。同时,还成功举办了由中国合唱协会和市委、市政府主办,来自全国各省、市30支(省外25支、省内5支)优秀合唱团参与的“聂耳音乐之都”“聂耳杯”合唱比赛,并以专家面授、社区展演等多种形式弘扬聂耳精神,助推玉溪市打造“聂耳音乐之都”品牌。
此外,聂耳文化广场舞台和市文化馆月光综合演艺厅也积极展示地方文化资源、文化建设成果和群众艺术风采,结合广场文化和公益性群众文化特征及地方公共文化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地引入优秀团队开展了一系列“聂耳音乐之都”主题性文艺演出活动,节目涵盖器乐、流行乐、舞蹈、演唱、魔术、广场舞、地方戏曲、合唱等艺术形式,以展示地方文化资源、文化建设成果和群众艺术风采,形成“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演出、节日有庆典、群众都受益”的文化新局面,社会参与面进一步扩大。截至目前,聂耳文化广场2018年共演出120余场,市文化馆月光综合演艺厅“周末小舞台”2018年共演出42场。
建设“聂耳音乐之都”是我市一项长期性的战略任务,伴随中心城区建设“聂耳音乐之都”各项工作的推进,不仅带动了县(区)群众音乐文化活动的开展,省内各大专业和业余艺术团队也主动寻求参与,“聂耳音乐之都”逐渐成为玉溪文化一张独具魅力的名片。(玉溪日报 记者顾世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