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职业教育的完整向度来说,校企是不可割裂的有机整体,要培养出真正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必须切实做到教育界与企业界的“跨界”与“融合”。现代学徒制很好地实现了传统学徒培训和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有效地帮助了学习者学习知识、训练技能、积累工作经验和养成职业态度。
佳木斯职业学院自建校以来始终坚持“育人为本,服务社会”的办学方针,培养了大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2017年,学院再挑重担,成功入选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高校。其中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焊接技术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三个专业试水现代学徒制,让小学徒们也都有了大能耐。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与世界500强企业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签署《校企战略合作协议》,建立校企合作共同体,开展成蝶计划,遵循“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合作理念,以“四个贯通”为载体,着力推进现代学徒制有效开展,成效凸显。师资共建通道的贯通是校企协同构建“双师双能”师资队伍,以成蝶计划为载体共同确定“双导师”共建流程,即由企业和学校共同确定培养人数—认证标准—遴选条件—具体人员—个人规划—培养方案—呈交资料—考核制度—建立教师(技师)成长档案,使师资培养体系化。专业共建通道的贯通是校企共同确定成蝶计划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设以能力为本位的“基础通用、模块组合、各具特色”工学结合的的专业课程体系,实施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三递进、双融合”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即:职业素质教育、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核心技能层级递进,实现双单位、双区域、双导师、双身份、双证书全面融合。文化交融通道的贯通是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引进吉利公司先进的企业文化,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产生兴趣,并在汽车实习实训技术基地建立“吉利车间”实训区,让学生严格按照企业环境上岗生产,使学生成为“准职业人”,实现毕业即上岗,满足吉利公司对人才使用在质量和实效方面的要求。成蝶计划的有效实施,真正实现了工学结合、顶岗实习、零距离就业,为其他专业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范本。
焊接技术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三个专业与佳木斯畅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了现代学徒制培养试点工作,以企业生产过程为主线,按照企业岗位结构设置,进行岗位能力分析,确定职业岗位工作内容,提炼对应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做为教学内容,确定“校企交互、共育共培、学徒一体、直通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学徒培养。值得一提的是,学院与畅通公司还以生产过程和工作岗位需求为主线,以项目、任务、情景为载体,校企共同编写“实用为主、适用为度”一体化教材和教学活页,构建基于工作内容的专业课程和基于工作过程的“公共基础学习领域课程+专业基础学习领域课程+专业技术学习领域课程+岗位技术学习领域课程”能力递增式课程体系。并确定了“以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为依托、校企教师与师傅互为补充”的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的方案,要求专业教师与畅通公司师傅结成对子,在车间共同组织教学,互补理论与实践短板。打造出了一支专兼搭配、优势互补、理实一体化的双师队伍。
随着校企双方的一次次握手,产教深度融合也释放了越来越多的红利,促动了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现代学徒制也越来越“吃香”。 (中国教育报 记者刘连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