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时评 正文
优化营商环境大有文章可做
长江日报    12-26 14:29:29

优化营商环境,既要向内使劲,也要向外看。换句话说,其他城市新的做法,要保持关注跟踪;好的做法,要学习借鉴,尽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我们在对比各地营商环境,事实上创新创业者们也在对比、考察各地营商环境。因此,武汉要增强紧迫感,时不我待,只争朝夕。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营商环境,提出要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促进新动能加快发展壮大;还提出,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和法治化营商环境。

这样高规格的会议,两次提到营商环境,显示了中央对营商环境的重大关切,也表明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对于做好明年乃至更长时期的经济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武汉一直受到外界高度关注,成为备受瞩目的城市,这与武汉在优化营商环境上的改革创新成果不断,不无关系。“三办改革”“45证合一”“网上群众工作部”“108将宣战新衙门作风”等,武汉系列创新举措,都走在全国前列,引起全国关注。

优化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对标先进和一流,对照我们城市的高远目标,对照社会期待,就总是能看到营商环境进一步改进的空间,这方面仍大有文章可做。

营商环境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就像土壤与果实,没有丰沃的土壤,难言发展的丰收。近年来,各个城市都在转变政府职能、优化营商环境上动脑筋、下苦功,把营商环境作为推动城市发展、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制度要素来抓,涌现出了一些好的做法。

比如西安着力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圈”,全面推进行政效能提升,这一做法让政务服务出现在家门口、身边,提高了人们获取政务服务的便捷性。

比如以“政务环境”著称的广州,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推进政务改革,提升公共服务质量。

比如数据之城杭州,则推出“最多跑一次”改革,以“数据归集共享”的技术平台,极大简化了企业和市民的办事手续,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在全国很是亮眼。

今天,人才、资金等要素资源充分流动,打个比方,是长脚的,哪里是营商环境的高地,哪里就会成为吸引人才、资金的洼地和热土。某种意义上,营商环境越来越成为当今城市竞争的重点和关键。

就武汉来说,城市在发展,营商环境的要求也“水涨船高”。这几年,越来越多企业到武汉落地生根,不同行业、不同性质、不同风格的企业对营商环境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随着城市高速发展,市民对城市环境和服务也会有更高的期望值。以往并不是问题的环节,可能随之形成新的问题,以往需求不强烈的地方,可能随之发出强烈的呼声。这就要求我们继续改革创新,进一步大力优化营商环境。

优化营商环境,既要向内使劲,也要向外看。换句话说,其他城市新的做法,要保持关注跟踪;好的做法,要学习借鉴,尽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我们在对比各地营商环境,事实上创新创业者们也在对比、考察各地营商环境。因此,武汉要增强紧迫感,时不我待,只争朝夕。

营商环境,本质上是制度改革创新的成果、结果。就改革创新来说,好改的改了,接下去可能是硬骨头,真难关,关节点。能不能继续攻坚克难,能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考验我们的决心、恒心、耐心和细心。

    百舸争流,千帆竞发。认准我们的方位和目标,扎实办好有利于武汉发展的事情,勇于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攻坚克难,哪些环节阻碍了发展、哪些地方让服务对象不够满意,我们就去大力改、坚决改,这样,武汉就能脱颖而出,让新动能在这里迅速发展壮大,让创新创业活力在这里迸发。 (长江日报评论员杨京) 

编辑:张成军(实习)    责任编辑:钱嘉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