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信息港讯(昆明日报 记者唐丽 陈雯)车子沿着禄大路经过撒皎线转到小汤线,驶入一条颠簸的弹石路。冬日的暖阳洒满道路,沿途电杆、树干上插着渲染脱贫攻坚浓厚氛围的小红旗,沿线群众正在热火朝天忙着修路,其中不乏村小组干部和贫困群众的身影。
皎平渡镇至汤郎乡(公路)老路提升改造项目的实施,承载着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梦想,也是禄劝县汤郎乡实行“党建+扶贫”双推进,通过抓党建、强基层、促脱贫、惠民生,帮助贫困群众改穷貌、拔穷根的一个缩影。
坎坷道路变满意路、脱贫路、小康路
作为出入的必经之路,皎平渡镇至汤郎乡公路贯通皎平渡、撒营盘、汤郎三个乡镇。自2003年修成弹石路面后,道路就没有修复过。历时15年,这条老路路面破损严重,路面较窄,已经不能满足当地群众的出行需求。
“这条进乡37公里的塘石路,是制约当地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禄劝县脱贫攻坚第十三战区的指挥长、禄劝县委常委、县委政法委书记王林说。
要致富,先修路。为了让汤郎乡群众脱贫致富,县脱贫攻坚第十三战区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主动作为,积极争取,协调资金对皎平渡镇至汤郎乡公路(老路)进行提升改造,将37公里塘石路改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并进行降坡、扩宽,由原来的6米宽的路面扩宽至6.5米,最宽处可达7.5米。同时,完善排水设施,提高通行效率和行车安全性。项目已于2018年11月底开工,预计2019年4月完工。届时,汤郎乡距昆明市区路程将缩短1小时。
与此同时,汤郎乡以各个村委会党支部为主,发动全体党员带动贫困户参与公路改造,创造就业机会。据介绍,现已有困难党员和贫困户380多人报名,预计实现群众务工增收500余万元。积极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实现党建扶贫双推进。
汤郎乡板桥村委会清水村小组组长熊绍亮带了17名村民组成一个施工队,其中就有10名贫困群众。贫困群众不“等靠要”,而是靠自己的劳动脱贫致富,建设自己的家乡。
“这条路就是我们汤郎乡的脱贫之路、致富之路、小康之路、振兴之路。”汤郞乡党委书记喻光宇说,工程完成后,汤郞乡将按照“两进、两出、两对接、一提升”的总体思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种植业、旅游业等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汤郞乡经济社会发展。
117个村干部成脱贫“催化剂”
在脱贫攻坚的路上,汤郎乡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把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全力抓脱贫攻坚。
“脱贫的成果就是看老百姓满不满意,我们一定要当好政策的宣传员。”羊槽村党支部书记安金强说。党员干部通过“三讲三评”“自强、诚信、感恩”和“六个百家”活动,不断提高群众对政策认识理解程度,激发内生动力和获得感。据统计,共组织汤郎乡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及脱贫政策集中宣讲活动30次,共发放宣传材料2000余份,坚持一季度一次“三讲三评”活动,贫困户参与率达95%以上。
在做好政策宣传员的同时,汤郎乡各党支部带头抓产业促扶贫。王林带着汤郎乡干部群众积极招商,为汤郎乡引进了深圳百果园集团、云南郞之汤农业有限公司、禄劝华翔牧业有限公司等企业。按照“支部+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在9个村委会成立了9个合作社,建成酱香型高粱酒生产基地、山地鸡养殖示范园区等,组织山地鸡、黑山羊、撒坝猪规模养殖,并打开销路,让山货变成商品,农产品走出农村。打出汤郎乡“金沙江畔跑山鸡”品牌,已出栏20万羽,现存栏8.37万羽,远销全国各地。
产业发展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红利。高粱酒厂直接带动1778户农户种植高粱3122亩,其中建档立卡户251户,种植高粱1154亩,解决100人就业,辐射带动5个乡镇种植高粱7000亩,推动形成高粱种产销“一条龙”产业链,有效促进群众可持续增收。同时,引进的云南省高原特色种植协会在汤郎乡实施山地鸡养殖项目,带动8个村合作社及212户贫困户养殖山地鸡,逐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村委会有实体经济收入2-5万元。
2016年以前,汤郎乡村民王永亮一家3口的年收入还不到5000元。如今,通过精准帮扶、产业带动、党建扶贫双推进,家庭年收入已超过2万元。“生活有了改善,让我们对脱贫致富充满信心。”王永亮说。
一个个扶贫项目的落地,一条条惠民举措的落实,为汤郎乡实现小康目标、振兴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