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疼,疼……”1月12日上午10点,在联勤保障部队第920医院(原43医院)骨科的病房里,又到了5岁小豪换药的时间,他躺在病床上,眼角泛起了泪花,两只小手紧紧地攥成拳头,嘴里连声地叫着妈妈。也许在别人看来,这是小豪再给妈妈撒娇,但却少有人知道,就在几天前,小豪经历了一场不小的“灾难”。
完成手术的小豪
脚手架突然垮塌
5岁男童左脚被钢筋砸断
记者来到病房时,医生刚给小豪换完药,只见他左脚踝关节处缠上了厚厚的纱布,小豪一边拉着妈妈的手,一边悄悄地擦了擦挂在眼角的眼泪,周围的人都在称赞这个孩子很坚强。
小豪的妈妈李女士告诉记者,他们一家是宣威人,丈夫在昆打工,而她在家务农,家里除了小豪还有一个7岁的女儿。
1月9日那天,小豪因为感冒向老师请了假,让儿子在家休息,谁料当天下午4点左右,小豪跑到隔壁亲戚家玩发生了意外。“我家亲戚正在建新房,房子四周搭起了三层楼高的脚手架,不知什么原因脚手架突然垮塌,上面的钢筋掉了下来,正好砸到了在旁边玩耍的小豪的左脚腕上,当场脚就断了。”李女士说,意外发生时,她正在家做家务,忽然听见窗外传来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嘴里喊着妈妈,便赶紧冲了出去。一看孩子躺在地上,周围全是血,脚上已是血肉模糊。“当时人都吓傻了,冲过去一把抱起了孩子,却发现他的左脚掌与小腿完全都分离了,在6米外的地方才找到他的断肢,我赶紧用衣服把它包了起来,打120求助。”因为当地救治条件有限,他们只好往昆明赶。急救车在高速路上飞驰,李女士看着孩子痛苦的样子,强忍着的泪水再也控制不住,她紧紧的攥住儿子的手,失声痛哭。
耗时6个多小时
医生为男童断肢再植
事发当晚7时许,联勤保障部队第920医院骨科的范新宇博士刚回到家,还没来得及吃一口热饭,就接到医院打来的电话,听说了小豪的情况,他又马不停蹄地赶回了医院。
“见到孩子时,他已经处于休克状态,反应很淡漠,于是我们先对他做了抗休克的处理,并在当晚10点多将孩子送入了手术室。”范博士告诉记者,当他们打开包住小豪左腿的敷料时,才发现伤势比大家想象的还要糟糕,因为孩子的脚是被重物砸伤,整个脚掌与小腿完全离断,整个断面很脏,而且神经、血管、肌腱全都从小腿内抽剥出来,伤势非常严重。
“当时我们有两种选择,给孩子截肢是相对简单而安全的操作,做断肢再植不光手术难度相当大,风险也非常高。不过考虑到孩子年纪尚幼,未来还有漫长的人生路要走,所以一定要竭尽所能保住孩子的脚。”范博士介绍,离断的肢体缺血超过一定时限就会坏死,所以必须要争分夺秒地做手术,才能保证断肢再植成功,但该手术最大的难点就在于血管神经的处理,由于整个血管内膜是剥脱的,血管受损很严重,如果把原来损伤的血管直接拿来吻合的话,血流是不会通的,很快就会发生栓塞,因此只能把这段受损的血管去掉,然后从其他部位重新截取好的血管来进行桥接,这样才能恢复肢体的血液循环。
小豪受伤严重,整个脚掌与小腿完全离断。
手术中,范博士与科室的医生从小豪的右小腿上重新切取了5公分左右的静脉血管进行桥接,并且对受损小腿的神经、肌腱一根一根地进行了修复,最终经过6个小时的奋战,才完成了断肢再植手术。
然而,术后的第二天,医生查房时发现,小豪左脚出现了动脉危象的症状,发白、干瘪,随即赶紧又对他实施了第二次手术。由于处理及时,小豪的伤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目前生命体征平稳,离断肢体的血液循环也很好。“接下来小豪还有感染关要过,如果在接下来的两周时间,他也能平稳度过的话,我们就可以说再植成功。”范博士表示,只不过将来小豪左脚会比右脚短两厘米,而且踝关节灵活度也会大不如前,但并不会影响他的站立和行走。“
特别提醒
发生意外后断肢应干燥低温保存
920医院骨科住院总医师王腾也提醒,不慎因外伤导致肢体离断后,首先应对伤口进行包扎止血,避免失血量太大。
而对于离断肢体正确的保存方法应是干燥低温保存。将离断下来的肢体用干净并且干燥的布料或毛巾包裹,放入干净不漏水的塑料袋中,将袋口扎紧,密封起来,再将袋子放入到冰水混合物中,千万不可把离断肢体侵入洒精、消毒水、生理盐水中,这样就破坏了断肢组织结构,会影响再植的成活率。(春城晚报 记者张晓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