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白云、清新空气是云南的“金字招牌”。为保持大气环境质量优良,云南省出台超严防治条例,明确推广利用清洁能源、支持工业园区集中供热、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及禁止露天烧烤区等措施。该条例已于1月1日起施行。(1月16日 中国新闻网)
在今天,好的环境就是真金白银,就是好的体验感。在全国部分地区大气污染问题依然严峻的大背景下,云南及时出台超严防治条例,足见云南对环境保护的决心、责任心以及政绩观和智慧。
云南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环境保护的任何疏忽都会带来一系列负面效应,而未雨绸缪出台超严防治条例,在政治上,这是一个提醒,让一些干部改变急功近利的政绩观,坚守行稳致远的民生观;在经济上,可以倒逼产业升级而走高质量发展的路子;在社会上,可以形成更强的社会凝聚力,让云南人民更有体验感和收获感。可以说,此举看似抓环境,实为促进云南全面发展,体现了云南智慧。
此次超严《云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从监督管理到防治措施,从明确划定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到法律责任,亮点多多。笔者建议,在执行过程中,还要重视市场准入、工程配套和制度创新,更多地从源头上进行污染防治。
首先要继续严格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坚持新发展理念并体现到行动上,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道路。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云南产业政策,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和资源消耗,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新方式。对外商投资,也要确保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放得出、管得住”,政府监管重心从“紧抓事前审批”转向“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其次要强化工程配套,夯实生态环保基础,坚持环保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同步推进。根据《云南省生态保护红线》,努力打造天蓝水净地绿的环境。
再次要强化制度创新,建立环保长效机制。要继续加快建立环保投入市场化机制,探索推行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制度,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总之,环境保护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任务一经确定,就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向前走,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至千里。
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关注彩云网评,投稿邮箱yncywp@163。com,稿费从优。(彩云网评 特约评论员丁慎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