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时节,行走云岭大地,如同穿梭在一幅幅风景画中。蔚蓝的天空下,远处群山连绵,苍翠欲滴;公路两旁植被葱茏繁茂,屋舍俨然;河清澈,水鸟舞蹁跹。广袤的田野乡村,正见证着一场深刻变革,农村环境综合治理行动仿佛一支如椽画笔在挥洒一幅大美乡村的宏伟画卷。(1月21日云南日报)
农村人居环境不仅关系乡村文明,关系乡村振兴,也有利于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云南在农村环境建设和治理上,不遗余力,精心谋划,科学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是,农村情况复杂,环境各异,在实施环境整治和建设中,不能搞一刀切,不能生搬硬套别人的模式。一方面应该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另一方面要做到因地制宜,科学谋划。积极依靠群众,循序渐进,群策群力,做到共建共享。
改变落后的观念和生活习惯,需要加强群众的思想教育,提升文明素养。比如,可以加强宣传,开展各种寓教于乐的活动,增强群众环保自觉。先从与群众生活紧密相连的方面做起,加强厕所、道路等建设,让群众切实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比如,培育典型,以点带面,将一些思想素质高、环保意识强的农户打造成典型,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群众最有发言权,要尊重群众意愿,因地制宜,科学谋划。比如,在规划上应该结合乡村实际,科学设计,根据不同乡村的情况制定思路和方案,确保规划对路子,能实施,有效果;在制定规划中,积极征集村民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利用乡规民约,乡村自治等方式,建立乡村环境整治和监管长效机制;建立规划审批制度,对制定的规划进行深入论证评估,在规划层面把好质量关,为后续建设提供保障;将乡村环境治理与乡风文明、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结合,实现共赢效果。
乡村环境治理是长期复杂的任务,不可一蹴而就,要把握共建共享这个根本,积极依靠群众,区分情况,科学谋划,这样才能事半功倍,一劳永逸。(彩云网评 特约评论员刘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