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原创 正文
重视学生沉迷网络危害 委员建言全社会共同构筑“保护伞”
昆明信息港    01-24 19:48:43

“两会聊天室”现场 记者曹月 摄

“两会聊天室”现场。 记者曹月/摄

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曹月 在这个手机不离身的年代,网络对当代大学生影响深远,而部分大学生沉迷网络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和危害正在蔓延,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状况?1月24日上午,“两会聊天室”嘉宾结合实际案例分享了经验和看法。

网贷受害者现身说法提醒大学生

“大学时,我因为玩手机游戏逐渐了解到网络贷款。毕业前夕,因为不健康的消费观和攀比的心态,我开始办信用卡,申请网贷,一开始额度不高还能按时还款,到后来但利息越滚越高。2018年4月我因为辞职没了收入,但仍然要还贷,只能找新贷款平台还款,30%的高额周息在两个月的时间就让我的借贷达到10万多元。”聊天现场,如今仍在艰难还贷的青年学子郑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沉迷网络的危害。

幸运的是,在昆明市大学生爱心家园协会的帮助下,郑毅如今靠自己的劳动所得,在一点点弥补曾经犯下的错误。在现场,郑毅展示了一封信,这是在他人生最昏暗的时候写下的,他希望用自己的惨痛经历给大学生们予以警醒,切忌沉迷网络,更不能接触网贷,毁了自己的人生。

帮助过郑毅的昆明市大学生爱心家园创始人纪延忠说,在高校中,“一平方米的宅男宅女”现象很常见,寝室里同学们各自玩手机电脑,很多不合理、不健康的信息就这样通过网络输送给大学生。手机是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多便利,但一定要正确利用手机,不能玩物丧志。

当很多人沉迷网络和手机的时候,也有一些自律性较好的学生通过参加积极向上的活动让生活充满阳光。云南中医药大学大三学生潘晓鲜介绍,由于自己每天都把时间排得很满,从学业到公益活动,手机都是用作联络和学习的工具。平时她也会通过玩游戏调节生活,但关键还是看个人的自律性。

潘晓鲜所说的公益活动,均是由大学生爱心家园组织。纪延忠介绍,大学生爱心家园通过鼓励同学参与社会活动,让手机成为引导大学生寻找讯息、加强沟通、便捷生活的设备。“我们还特别开发了一个的手机应用,学生可以通过卖自己的家乡特产、手工产品勤工俭学,从而达到引导大家正确使用手机的目的”纪延忠说。

委员:撑起健康网络的保护伞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住滇全国政协委员何庆认为,在孩子心智仍在发育的时期,容易对手机产生精神依赖。她作为一位母亲,经常也在反思,这是否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家长错误示范带来的影响。她说:“孩子的教育应该是整个社会的责任,放眼周边,体育馆、博物馆、科技馆寥寥可数,当孩子找不到能吸引他们的内容时,最直接最近的就是眼前的手机和网络,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对孩子教育选择的稀缺性,这个问题亟需得到改变。”

要达到这一目的,何庆建议,要做好整个社会的系统工程,因为教育不仅仅是学校、家庭或哪个部门的事情,需要全社会共同来努力。

省政协委员戴信鑫表示,我很久前就提出关于手机网络方面的提案。过度使用手机不仅影响视力,也拉远了人与人的距离。我希望更多人关注到这个问题,让网络、手机游戏成为生活的调味剂,而不是必需品。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学工处副处长杨彦琦介绍,高校教育学生远离网络危害是非常重要的课题。首先以预防为主,大一新生入学就要进行网络道德培训;其次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做好道德法制教育;还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弱化网络在学生生活中的作用;最后要加强学风建设,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编辑:劳学丽    责任编辑:徐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