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信息港讯(昆明日报 记者张星宇) 对于纳林丽来说,春节前夕是最忙的时候。
唱歌、跳舞、小品、编排节目,从2014年第一届东川百姓春晚开始,纳林丽一场不落地参加表演。“《过年那些事》《铜韵东川·诗画铜都》《水墨月光》《东川一家》,前三届百姓春晚大部分是歌舞表演,大家聚在一起图个热闹。从2017年第四届百姓春晚开始,我明显感到主题及节目内容的变化。”
纳林丽所说的变化,来自全区脱贫攻坚战打响。2017年第四届百姓春晚,《争贫可耻 出列光荣》可谓是最精彩的节目,批评的是非贫困户为获得补贴而“争贫”的现象。她说:“我参与演出了这个小品,小品源于一位同事的驻村工作经历。”
“小品反映的是当时最真实的脱贫现状。”东川区相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以来,东川坚持“宁愿干部脱层皮,要让群众早脱贫”,举全区之力推进脱贫攻坚,实施宜居农房建设12742户,易地搬迁安置2595户,老百姓的居住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2018年第五届百姓春晚,小品《懒汉立志》讲述了懒汉周小三,家里贫穷却好吃懒做,经过同学劝解和开导,周小三决定依靠打工脱贫致富。“这个小品的主题依然是脱贫,我们继续以事实为原材料,在把劳务输出政策讲解清楚的同时,还把打工的好处表现出来,鼓励贫困户依靠自己的双手脱贫。”说起去年的小品,纳林丽记忆犹新。
从2017年开始,东川提出“外出就业一人,全家脱贫”,劳务输出成为脱贫致富的有效手段之一。“在推进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年轻劳动力宁愿在家闲着也不出去务工,每天晒太阳等着资助。为了激发贫困户的脱贫内生动力,我们特意编排了这个小品。”该负责人说:“在脱贫攻坚战役中,只有立‘不等不靠、自强、诚信、感恩’的‘志’,小康梦才能实现。”据介绍,2017年,东川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0260人,创建全国就业扶贫基地2个。同年,东川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开工,数百贫困户搬进洗尾嘎新居。
今年的第六届百姓春晚,脱贫的主题变成了圆梦。小品《懒汉脱贫》讲的是包村干部上门帮助农户发展养殖业的故事,小品反映了驻村、包村干部的辛苦付出。“儿子打电话来说想念妈妈,妈妈两个月没回家这个情节真实反映了扶贫干部的情况,他们没有周末、顾不上家庭,一心放在工作上,孩子生病也管不了。”说到这,纳林丽有些哽咽。
2018年以来,东川成立了1个总队,组建了140支驻村工作队,覆盖146个村(居)委会,全区共有驻村工作队员660名,选优配强驻村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或队长171名,实现全区146个村包村科级领导全覆盖,驻村队员实行全脱产驻村。以吴国良为代表的一大批扶贫干部,深入基层,将汗水、热血洒在这片土地,在脱贫路上留下一份耀眼的成绩单。
“东川的巨变,发生在这三年。我相信大家的日子会越过越好,我们的春晚也会越办越好。”纳林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