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 正文
对新增违建零容忍 云南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
春城晚报    02-12 20:27:00

临街占道经营、部分道路“肠梗阻”、垃圾清运不及时……这些城市治理中出现的顽症难题,时常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日前,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加大违法建设治理力度、加快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补齐市政公用设施短板等23条意见,全面聚焦和解决城市管理领域的系列难题,从而加快提升全省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合理设置摊点群 流动商贩疏导点

《指导意见》明确,我省要按照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的要求,不断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逐步向打造智慧城市迈进。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各州、市、县、区实现城市管理标准体系基本完善,执法体制机制基本理顺,城市管理机构和执法队伍建设明显加强,保障机制初步完善,城市管理效能大幅提升,市容环境整洁清新,城市运行规范有序,违法建设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慧化水平大幅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在加强城乡市容环境整治方面,我省提出,要强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推动市容市貌管理的规范化、长效化。以疏堵结合的方式,治理、根除重点区域、城市窗口和城乡结合部、城中村、车站、广场等人流集中场所的占道经营、露天烧烤、乱摆乱设、环境卫生脏乱差等问题,大力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整治。

同时,顺应历史沿革和群众需求,合理设置、有序管理方便生活的自由市场、摊点群、流动商贩疏导点等经营场所和网点。以亮化、绿化、美化为目标,集中整治临街建筑的乱吊、乱挂,屋顶违法乱搭、乱建,建筑立面破旧、污损和商店招牌、餐饮企业油烟设施、绿化不规范等行为。

在新建住宅小区推广街区制 对新增违建零容忍

针对一些市政公用设施短板,我省要求,在现有消防力量难以覆盖的城区、城乡结合部建设小型消防站,确保一旦发生火灾事故能够及时、就近处置。推进街巷路改造,对破损严重的街道、人行道进行修复,改善市民出行环境。坚持便民利民与城市美化、亮化同步推进,道路照明设施完好率达到95%以上。

规范公共空间秩序管理,结合地方特色,强化城市细节,规范城市报刊亭、公交候车亭等“城市家具”式样与色彩。加大违法建设治理力度,规范“两违”(违法用地、违法建设)查处程序,依法全面拆除压占城市红线、蓝线、绿线以及住宅小区内的违法建筑,加快消除历史存量,分类处置历史遗留违法建筑和超期临建,对各类新增违法建设实行零容忍,确保违法建设第一时间发现,依法拆除,坚决遏制“两违”行为发生。

此外,还要加强城市垃圾综合治理,重点解决背街小巷、老旧小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城市出入口、建筑工地及河道等区域环卫设施不配套、垃圾乱堆乱倒、收集清运不及时、清扫保洁不到位等问题,进一步规范垃圾贮存、收集、转运、处置工作。

持续开展交通综合整治中,要逐步增加停车场数量,拓展停车空间,缓解停车难问题,综合治理非法占道停车。在新建住宅小区推广街区制,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打通“断头路”、“丁字路”,打造城市道路微循环系统,形成完整路网,提高城市道路路网密度。

建城管义工 志愿者队伍 提高公众参与度

加快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打破城市管理信息孤岛、实现信息互补互通。逐步实现网格管理、联合执法指挥调度、网上办事服务、监督考核、信息共享等系统功能,使城市管理从“经验管理”转向“科学管理”、“精准管理”、“智能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我省还要建立公众参与网格化管理机制。建立城管义工、城管志愿者服务及群众性治安防范队伍,开展多种形式、常态化的志愿服务活动,提高城市管理公众参与度。

采取公众开放日、主题体验活动、居民认养绿地、参与老旧小区改造、担任义务城管协管员等多种形式,引导社会组织、公民、法人参与城市治理,形成多元共治、良性互动的城市治理模式。

我省还将探索建立城市管理、公安交警、交通运政等多部门联合执法模式。在实行跨领域跨部门联合执法探索的地区,建立联合执法队伍间的协调配合、信息共享及协作联动机制。同时,加强城市管理执法队伍建设,按照常住人口数量3‱的比率,配备城市管理执法人员数量,部分人口密集区域、重点城市及具备条件的地区,可适当加大执法人员配备比率。(春城晚报 首席记者宋金艳


编辑:黄彩英    责任编辑:劳学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