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薛江涛 通讯员姚生 王娟 2月19日,2019年晋宁区第二十二届宝峰闹春调子会在宝峰民族文化广场如期开展。活动吸引了4万余名群众到现场观赛,是晋宁区宝峰街道独具特色的文艺盛会。
现场观众。记者薛江涛/摄
据宝峰街道工作人员介绍,今年调子会的参赛选手较往年有所增加,为52对,104人,年龄最大的歌手有82岁,最小的24岁。地域分布上,来自云南曲靖、玉溪、昭通,河南、贵州等地歌手齐聚一堂,一展歌喉。
现场歌舞表演。记者薛江涛/摄
参赛歌手按男女1:1的比例报名,比赛邀请专业教师和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组成评委,决出男女歌手金奖各1名,银奖各2名,铜奖各3名,新人奖1名,创新奖1名,优秀奖20名。本届调子会颁奖仪式将于2月20日17:00举行,由宝峰街道向获奖歌手颁发奖金、奖杯及证书。
选手在比赛中。记者薛江涛/摄
唱山歌,对调子,一直以来是晋宁宝峰人民歌唱美好幸福生活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民间小调即山歌,又称调子,最大特点是即兴性很强,歌词内容反映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每调一般四句,每句七字,男女对唱,随音而起,自然流畅。几百年来,宝峰人民在村落中唱起小调,田间地头,到处都可以听到山歌小调。
1998年春,宝峰成功举办了第一届调子会,并于1999年1月确定调子会作为“宝峰传统节日”,于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十六两天在灯盏山(山坳公园)举办调子比赛,目前已连续举办了二十一届。
秧佬鼔表演。记者薛江涛/摄
经过多年来调子会的成功引导,宝峰山歌调子演唱水平不断提高,唱腔得到丰富和拓展,培养了一批本土的艺术人才,还在2011年登上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深受群众好评。2009年,宝峰闹春调子会被列为昆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4年2月,晋宁区“宝峰调子会”被省政府列为第三批省级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晋宁区第四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活动现场。记者薛江涛/摄
宝峰街道位于晋宁区中南部,距昆阳15公里,面积约152平方公里。宝峰历史悠久,唐贞观十一年(637年)在上方古城村设万水区,明、清时属昆阳州,民国年间属昆阳区宝山乡,建国后改为宝峰乡,宝峰自古就是滇中通往滇南的重要通道。2001年撤乡建镇,更名为宝峰镇。2010年,宝峰镇并入昆阳街道办事处,为昆阳街道的一个片区;2017年3月从昆阳街道析置为宝峰街道,辖上方新街、上方古城、挖矿坡、前卫、小河口、宝峰、昌家营、清水河、中和铺、海龙、酸水塘13个村委会,38个自然村,总人口1721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