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时评 正文
填平教育分期贷“坑” 监管须动真
云南网    03-20 16:43:28

少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选择报名参加培训班提高自身技能,为找工作打下基础。但记者近期调研发现,一些教育培训机构为招揽学员,以欺骗、诱导等方式,“忽悠”交不起学费的学生用分期付款的形式缴纳学费,实则是给报名学生在金融平台上办理了贷款,不少学生因此背上不同程度的债务。

莘莘学子经过4年高校深造,背负着家庭期冀和个人梦想,毕业后期盼及时找到一个称心如意的工作,好让父母放心自己安心。其中不少人还想通过工作早早偿还助学贷款,开启人生逐梦之旅。就业对他们而言,是多么地迫切与渴望。

可是,就有那么一些无良机构抓住毕业生求职心切的心理,以提高技能、有利就业为名,诱骗他们参加各种培训。当学生交不起高昂学费的时候,就通过“随时退费”“零手续费”等虚假宣传,运用先交钱再签合同“潜规则,或者课程顾问替学生直接操刀贷款,诱骗学生一步步走进分期贷的陷阱,无法退费或背负债务。

这些年,校园贷曾经演绎过接二连三的悲剧,因不堪利滚利沉重负担导致学生被迫自杀的事情也有发生。亦因此,2017年9月6日教育部就明确提出取缔校园贷款业务,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力图为臭名昭著、危害巨大的校园贷画上句号。但是,校园贷的逐利本性无法改变,某些机构也缺失道德的血液,使部分校园不仅出现回租贷、求职贷、培训贷、创业贷等各种乱象,披上了教育的新马甲,混迹在“网络+教育”的平台上,继续着高利贷的恶行和闹剧,滋生出各种风险。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稳就业摆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排在了“六稳”之首,这在当前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从民生角度来看,在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加快调整的关键时期,就业的“稳定器”作用尤为重要。没有稳就业就没有稳收入,没有稳收入就没有稳内需,没有稳内需就没有稳发展,经济增长本来就源于有效需求产生拉动作用,推动扩大再生产。所以稳就业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发展问题,又是一个社会问题、稳定问题,乃至是政治问题,来不得半点马虎。

不难看出,“坑多多”的教育分期贷,就因其陷阱的本质属性成为稳就业的一大障碍。但凡陷入这个泥淖的大学毕业生,不仅不能取得就业上的帮助,还会背上沉重的债务,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安宁。

如今,教育分期贷款相关问题已经引起一些地市监管部门的关注,有的发布了风险预警。广大毕业生和职场新人一定要擦亮眼睛,认识其精美包装背后的恶意,不要被“免息”“分期付款”所蛊惑。同时,监管部门应该重拳出击,国家关于贷款机构资质、贷款利率包括民间借贷利率都有相关规定,贷款领域并不是野蛮生长的自由王国。最大限度地填平“坑多多”,就能为稳就业保驾护航。(云南网 评论员雷钟哲

编辑:李丽朱    责任编辑:劳学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