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信息港讯(昆明日报 记者蔡晓磊) 地铁离我们的生活这么近,但我们又了解地铁多少呢?昨日,30名孩子参加了由昆明日报、“昆明教育”微信公众号策划的“昆明中小学生职业体验活动”,走进昆明市轨道2号线二期工程盾构项经部(以下简称盾构项经部)施工现场,深入地下10余米,揭开地铁隧道的神秘面纱。
“你们知道地铁是如何建成的吗?”地铁站建在哪里比较合适呢?在探秘地铁隧道之前,盾构项经部技术员吴志强为30名“小工程师”上了一堂知识课。
地铁一般建在地下,工程地质勘查让施工人员有了“透视眼”,得以弄清地下的情况;地铁隧道建设要用一种非常特殊的机器——盾构机,也就是“钢铁蚯蚓”,它能像蚯蚓一样在地下打出“洞”来。一些细心的孩子一边把每个知识点记录在笔记本上,一边观看视频演示和盾构机的模型。
知识补充完毕,是时候到现场体验一番了。“小工程师”到达的第一站是材料、土方运输施工区域,此处堆积着地铁隧道建设的重要模块——盾构管片,它是地铁隧道的最内层屏障,承担着抵抗土层压力、地下水压力以及一些特殊荷载的作用。
每个盾构管片重约3吨,相互之间犹如积木一样拼搭起来便构成地铁隧道最内层屏障。盾构项经部生产经理李青介绍,管片拼搭后要紧固并连接螺栓,它中间的“洞”是注浆孔,用于后期注入混凝土,固定地铁隧道周边的土壤。
地上行程结束,“小工程师”分批深入地下10余米,近距离感受“钢铁蚯蚓”盾构机。沿着钢板楼梯,孩子们依次向下进入了隧道口,并经过一条铁丝、钢板搭建的小路一路前行。“这里空气不好、光线也不好。叔叔们在这里工作真是太辛苦了。”孩子们边走边发出感叹。
大约行走了500米的距离,“小工程师”第一次看到真实的盾构机。运送泥沙的输送带、铁轨和车子,巨大的“头部”和一间小小的操控室……盾构机一次能向前推进1.2米,需要花费20多分钟;盾构机有像飞机一样的精确导航,在地下也不会迷路;建好的地铁隧道,能达到8级抗震等级。一饱眼福的孩子并不满足现状,又询问了许多关于地铁隧道施工的知识。
“地铁隧道原来是这样修建的,真是太壮观了。”师专附小月牙塘校区五年级2班学生邱圣钦说,他来到这里不仅增长了见识,也感受到了地铁施工工人的辛苦,真是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