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 正文
云南民族干部学院到禄劝学习考察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
民族时报    03-31 12:52:13

u=2322224470,1276541040&fm=173&app=49&f=JPEG 

3月18—20日云南民族干部学院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专题培训班师生108人到禄劝县学习考察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在县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的陪同下,考察团到乡镇、街道、村(社区)、机关、革命老区、移民安置点、敬老院等地全面观摩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开展情况。

禄劝县委、县政府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中,主动作为、积极谋划,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有序开展,创建成效显著。一是“五个强化”推动创建工作有序开展。强化组织领导,高位统筹推动。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指导督导组,形成“县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统战部门综合协调、其他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示范创建工作格局;强化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开展民族团结文艺汇演、民族团结文化展览、民族团结宣传等活动营造良好氛围;强化保障机制,推动工作落实。出台创建示范县系列政策文件,强化目标管理,落实“五个一”工作机制;强化典型引领,形成示范带动。全面推进示范创建“十进”活动,命名县级示范点148个,成功创建市级示范点67个。强化文化挖掘,打牢群众基础。围绕示范创建“十大工程”,形成了一批群众喜闻乐见,较有代表性、影响力的作品。二是“十大示范”推动创建工作见效出彩。大力推进民族经济发展示范,夯实跨越发展基础。坚持“四县”发展战略,构建绿色经济发展体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农业园区引进40个项目,工业园区入园65户企业,成功申报轿子山为国家4A级景区;大力推进民族文化繁荣示范,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成文化惠民示范村27个,实现村(社区)文化室、农家书屋全覆盖。打造民族节庆文化品牌,每年举办“花山节”“火把节”系列庆典活动;大力推进民族关系和谐示范,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创建乡镇、村(社区)、机关、宗教和谐示范点。命名平安宗教活动场所202所,获得“全国模范宗教活动场所”命名1所,县民宗局荣获全国宗教工作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大力推进民族教育振兴示范,提升各族群众素质。建成标准化学校42所,222所中小学校全部达到省定标准,实行农村家庭高中阶段县内就读“三免一补”“两免一补”政策;大力推进民族人才培养示范,全面培育民族干部。与多所院校合作办学,培养了一大批少数民族教师、医生等高素质人才,突出少数民族干部选拔任用;大力推进民族精神传承示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建文明单位省级10个、市级22个、县级66个,文明村省级6个、市级5个、县级333个,深入宣传各民族共生共享、共同繁荣的美好愿景;大力推进民族理论研究示范,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编纂出版了《禄劝彝文单字集》《苗汉词典》等民族文化典籍15本。颁布实施《云南省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成立了彝族、苗族、傈僳族文化研究会,设立古籍办和民族理论研究室,全面推进民族理论研究和文物古籍保护;大力推进民族工作创新示范,探索共建共享新路。乡(镇、街道)配备民宗专干,村(居)委会配备民族宗教助理员,建立县级领导挂钩联系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制度,不断凝聚“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五个维护”的思想共识;大力推进民生改善提升示范,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施农房改造、易地搬迁64766户,建成医养结合敬老院7所。新(改扩)建农村公路2408.61公里,农村公路安保工程1540.303公里,行政村硬化率达100%,饮水、医疗、卫生等有效落实;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建立健全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补偿机制,深入实施生态建设工程,落实“三级河长四级治理”责任制、“七改三清”、“四治三改一拆一增”,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云南省生态文明县。

通过听汇报、看实地、深交流,云南民族干部学院师生对禄劝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一致认为禄劝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中的经验和做法非常值得借鉴和学习。(民族时报)

编辑:谭石艳    责任编辑:徐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