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能量放空,喜滋滋减压。”近日,提供夸奖服务的“夸夸群”悄然走红,某网购平台这种夸奖服务30天的销量超过3600多。专家表示,“夸夸群”的确能在短期内帮助有需要的人,但是长期来看,还是要关注自我成长,才能获得实实在在的满足。
现象:1月成交3600单,50元夸5分钟
记者在某网购平台上看到,销售排名最靠前的“夸夸群”服务,标价为50元,一个月内成交数量已经超过3600单。除了夸自己之外,还能把这份夸奖作为礼物送给其他人。
与卖家的交流中,记者了解到,一个200人的“夸夸群”通常情况下收费为5分钟50元。添加卖家微信之后,卖家会将被夸的人拉入群里,随后会有客服了解个人情况、被夸人的情况,再由其他群成员轮番上阵夸奖,为客户送上无限的赞美。
不用预约,随时随地开口就能夸。“这一波攻击让整个人都神清气爽了。”“从来都没有过的体验,生活中确实应该充满赞美。”售后评论中,贴心的服务也得到了买家的认可,评论区吹出了一连串“彩虹屁”。400多个评价中,仅有1个评价对服务明确表示不满意。
观点:被夸多了,会产生讽刺意味
除了电商平台外,“夸夸群”在高校学生群体中更加流行,有的高校甚至专门有学生自发组建的“夸夸群”。
“‘夸夸群’之所以出现,主要还是人的孤独感在作祟。”在昆明某高校学生葛雪霏看来,夸夸群的存在满足了一部分人的需要。但是她认为夸夸群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通过被夸奖带来的满足感,可以帮助大家梳理心情,带来快乐。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夸夸群”里的那些“彩虹屁”是不是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就很难说了。
昆明某公司白领蒋先生则认为,现在电子产品越来越发达,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联系比较少,在这种情况下,希望被人夸奖,寻求安慰也无可厚非。
“夸夸群”作为一种娱乐放松方式,有一定的合理性。“夸赞和欣赏毕竟是一种正能量。”蒋先生说,“夸夸群”这种不面对面的交流,类似情感树洞,可以把自己难以启齿的事、不开心的事说出来,使自己获得暂时的心灵安慰。“但是现实最终还是要自己面对的,加入‘夸夸群’寻求安慰和夸奖是一种比较傻的做法。”
“‘夸夸群’的‘彩虹屁’一开始可能还会让人觉得开心,听多了这种夸奖又会让人有被反讽的错觉。”云南大学大四学生婷婷说。
专家:保持学习力才能获得实在的满足
昆明著名家庭教育指导师、深圳市幸福家庭研究院昆明公益讲师袁洁认为,“夸夸群”的出现有一定正面积极的作用,作为一种诞生于社群文化的现象,轮番夸奖某种意义上可以实现社群成员之间情感上的互相支持,也能够短暂帮助需要夸奖的成员,度过内心的坎坷。
袁洁分析,现在之所以很多人有这种需求,是因为年轻人学习、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观念呈现多元化和极端化的趋势。
“一个人要从外面索取认可,是对内心力量的不满足。这种认可很短暂,并不能长久得到内心满足和安宁。” 袁洁说,“夸夸群”实际上是治标不治本。就像购物一样,用物品来满足自己,但是这种满足是一种假象。如果要“治本”,还是要更多关注到自己内在,寻求心理的自我成长,或者寻求专业的心理辅导。
在袁洁看来,终身学习,不仅仅是学自己的专业技术,还可以包括情绪、运动等不同的生活爱好,即使是最简单的微课平台,长期坚持下去,都可以使自己成长。这种成长带来的满足,比花钱买夸奖带来的满足更持久和实在。(春城晚报-开屏新闻 记者孙琴霞 实习生杨惠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