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信息港讯(昆明日报 记者李双双)3月30日,在四川凉山木里县雅砻江镇立尔村森林火灾扑救过程中,30名失联扑火人员因遇到突发爆燃,全部遇难。
而就在33年前的1986年3月28日,云南省安宁市青龙乡发生森林火灾,扑火过程中56人牺牲,酿成新中国成立以来最惨痛的扑火人员伤亡事故。
没有一条生命是为了牺牲而存在。
如何尽量避免这样的悲剧再次上演?有林地面积133.8万公顷,作为全国重点森林防火区域的昆明,目前森林防火形势如何?昆明是否也容易发生山火爆燃?发现山火后该如何处理?
森林消防员在昆明一次突发森林火灾中全力扑救。
昆明今年防火形势如何?
持续晴热大风 森林火险等级急剧升高
4月1日18时,应急管理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今年首个高森林火险红色预警,上一次“红警”是3年前的2016年3月。
市林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每年2月1日至4月30日为昆明市森林高火险期。1月1日以来,全市平均气温12.7℃,较历史同期偏高2.5℃,为昆明有气象记录以来的第三高年,且2月起风速明显加大,大风天气出现的时间较往年提前了20天。3月下旬开始全市气温仍将稳步升高,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较长时间维持在4至5级的极高等级,加之清明节即将来临,农事生产、祭祀活动增加,森林火险等级急剧升高。
市林草局的统计数据显示,进入防火期以来,截止到4月1日,全市共发生森林火情27起,其中发生一般森林火灾6起,过火面积49.84公顷,受害面积3.79公顷。
全副武装的森林消防人员。
昆明容易发生林火爆燃吗?
火场小气候加地形因素容易造成伤亡事故
什么是林火爆燃?
爆燃通指“爆炸性燃烧”,和森林消防队员说的“轰燃”意思相近。造成爆燃有两种情况:一是地面植被和林下可燃物长期堆积形成可燃气体燃烧;二是特殊地形(陡坡、山脊、单口山谷、鞍部、草塘沟、山岩凸起地形),使可燃物同时预热,共同燃烧,瞬间形成巨大火球和蘑菇云。
爆燃产生的直接危害:
一是烧死大量地被植物;
二是爆燃产生的大量高温有害气体,烫伤扑火队员的呼吸道,使队员吸入大量有害气体中毒身亡;
三是产生的高温热浪,直接将人员烧亡。
昆明是否也容易发生林火爆燃?
市林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林火爆燃容易发生在高山深谷。“33年前安宁青龙乡发生森林火灾,扑火过程中56人牺牲,现在不好界定是不是也是林火爆燃导致的。但当时也是因为风向突然转变,酿成了后来的悲剧。”该负责人介绍。
“火场小气候加上地形因素,容易造成伤亡事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是昆明的典型地形地貌,为了科学扑火,进行森林火灾灭火救援时,扑火队员都会事先侦察好火场,尽量避开危险地形、危险植被类型、危险的气象条件,科学扑救。”
防火指挥部进行火灾火场侦察和通信演练。
昆明森林消防装备如何?
“十八般武器”领先全国
为了护好昆明的133.8万公顷青山,昆明还派上了“十八般兵器”。放眼全国,这些森林消防装备现代化、科技化程度都走在了前列。
“森林消防装备是森林防灭火现代化和森林消防专业队伍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森林防灭火任务的物质基础。昆明现有的森林防火兵器从传统的拖把、镐头、锄头等工具到信息化的北斗通讯系统和无人机,应有尽有。”市林草局相关负责人说。
那么,昆明这“十八般武器”厉害在哪里呢?
灭火弹:内部填充的是超细干粉高效灭火剂,用于扑救山林、森林、草原等大面积火灾。 每100公斤灭火剂保护面积不小于200平方米,是森林大面积灭火的尖端武器之一。
组合工具:主要由手锯、伐木斧、工兵锹、灭火耙、砍刀等组成,用于在植被茂密、地形复杂的火场开设隔离带。
无人机:可以从高空监测火情,拍摄火场全景图,便于指挥员掌握火场动态。
灭火水枪:主要用来降低温度、扑灭烟点、清理余火和较小的地表火。
灭火耙:组合工具中的一种灭火“神器”,主要用来耙开地下火,清理余火。
二号工具:用于清理余火,扑打火线,俗称“拖把”。
油锯:用于开设隔离带、切割倒木等。
背负式风力灭火机:小巧轻便,但瞬间输出风力达12级。
便携式风力灭火机:用于吹走可燃物,灭火降温。
阻燃服:阻燃服可承受1000℃的火焰温度,服装表面面料耐火极限为1700℃。在1000℃火场内30秒服装内表温度≤25℃。由阻燃纤维织物与真空镀铝膜的复合材料制作而成,能有效地保障扑火队员、高温场所作业人员接近热源而不被酷热、火焰、蒸气灼伤。
“森林眼”:在晋宁,10只“森林眼”布局在重点林区及森林火灾高发区,它们运用先进的图像处理、模式识别和多光谱融合等技术,高效搜索森林突发火情。一旦发现疑情,后端监控中心会马上发出报警信号,并定位着火点位在GIS地图上显示。这是云南省唯一一个森林防火视频监控试点项目。
通信小分队正在安装微波图传通信设备。
清明遇上高火险期,昆明如何严把防火关?
管死火源 扑救队伍严阵以待
市林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清明节假期入山扫墓、游玩人员大幅增加,野外火源分散、管理困难的情况,全市将野外火源管理作为清明节假日期间的首要工作。
1.采取超常措施,坚决管死火源。
全面增加检查人员、巡护人员、检查站点。截至3月31日,全市瞭望及护林员达到24672人,巡护时间延至12—15小时。
专人监管、死看死守集中祭祀地点、村庄、油库、军事设施、农家乐等重点部位。
对城市面山、森林旅游区、森林公园、林区农家乐、重点森林防火区全部实行禁火管理,对违规用火行为,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决不纵容。
2.领导带班,扑救队伍严阵以待。
各级防火值班室坚持24小时双人双岗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在岗在位。
森林消防队伍及各级地方专业扑火队严阵以待,保持高度戒备,靠前就位、集中待命,一旦发生森林火情要采用“牛刀战术”,坚决避免重特大森林火灾发生。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强对扑火人员的安全教育,切实提高自身安全防范意识。
加强火情报送,各地一旦发生森林火情,要在第一时间上报,防止因小火酿成大灾。
3.广泛发动宣传,提高全民防火意识。
为从根本上减小森林防火压力,全市各级森林防火指挥部以提倡文明祭祀为主题,于风景旅游区、公墓区、入山路口广泛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教育,主要采取发放入山通知书、明信片、播放宣传广播、张贴宣传标语等形式,宣传森林防火的重要性。
据统计,全市共发放入山通知书120.6万份、宣传标语14.1万条、出动宣传车辆1.8万台次、广播宣传20.79万次。
扫墓高峰期,市民祭扫要注意什么?
摒弃传统烧纸点香方式 禁止吸烟生火
严禁火种进入林区、山区和墓区,林业部门倡议广大市民文明祭扫,摒弃传统烧纸、点香、燃放爆竹等形式,不要在林区、墓区吸烟,生火煮食物。这些行为一旦被发现,将受到处罚,如果因此引发火灾、造成损失,还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进山通道设置卡点。
育林区内巡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