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理州剑川工业园区加快工业转型升级,依托木雕、石雕等特色产业,重点抓好狮河和梅园两个片区的建设,不断壮大园区经济发展。
狮河片区——木头上绣花,千年传承出“奇葩”
剑川木雕历史源远流长,做工精细、造形美观大方,高雅别致,极具白族木雕艺术传统风格,1996年原文化部命名剑川为“木雕之乡”。
剑川木雕艺术小镇是以木材、木器、木雕加工生产为主,家具生产为辅,集商贸旅游、民族特色文化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综合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小镇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概算投资34.14亿元。目前已完成核心景观区主体建筑。预计2019年将投入运营,将引导500户木雕大户入驻小镇,使剑川木雕艺术小镇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木雕产业小镇。
为促进木雕产业发展,剑川县积极组织县内木雕企业和木雕行业协会参加广交会、南博会、文博会等展销活动,2014年在北京举办了“滇西奇葩——中国大理剑川木雕艺术展”,近两年先后在木雕艺术小镇举办了两次剑川木雕文化节,期间举行了木雕研讨会、木雕精品展、木雕雕刻大赛、木雕产品展销等系列活动,提高了剑川木雕的知名度。
截至目前,全县有木雕私营企业116家、古建公司20家、木雕个体户1500多家,木雕从业人员达两万多人,其中各级木雕非遗传承人80多人(国家级2人,省级26人),各级工艺美术大师980人。2018年剑川木雕产业实现产值4.23亿元,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钱袋子”。
梅园片区——雕出剑川新名片,石头开出致富花
剑川石雕产业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剑川县金华镇梅园村是远近有名的“石雕文化村”,2007年梅园石雕被列入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15年剑川县启动了梅园石雕建材片区建设,该片区规划面积4.0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石刻石雕加工、建材和新型墙体材料等。投入资金300多万元,完成了园区4条主干道建设,目前正在实施路面及供排水、垃圾焚烧等项目,有力改善了园区的基础设施。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和政策、土地、资金等方面的扶持,引进了一批石雕企业入驻园区,有力推动了石雕产业发展。
为引导石雕产业发展,剑川县还成立了梅园石雕协会及协会党支部。通过协会支部宣传发动和示范带动,积极动员在外地打工的人员回村发展,形成了“男女老少齐动手,家家户户做石雕”的良好局面,带动梅园及周边村群众从事石雕生产,并到全国各地承接了大量的石雕工程。圆雕、浮雕、镂空雕等精湛的石雕产品受到业主和游客的赞叹和欢迎。石雕成为剑川继木雕之后的又一张新名片。
截至目前,全县石雕企业86家、石雕合作社12个,共1260户2500名群众从事石雕加工生产,150多户贫困群众通过石雕生产实现脱贫致富。(云南网 记者段俊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