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昆明 正文
昆明赏花经济越开越盛 赏花日历应运而生
昆明信息港    04-11 08:33:53

昆明信息港讯(昆明日报 记者张星宇) 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生活在花都昆明,是一件幸福的事。

对于外地游客来说,花,可能只是风景。

但对于昆明人来说,这可不是单纯的风景,如何把“景”变现为“金”,是一件有关经济民生的大事,如何才能念好这本“经”?

花之景

四季花开 诞生赏花日历

花,与昆明人从不爽约。

圆通山樱花、金殿茶花、郊野公园桃花等传统赏花方式正方兴未艾,捞渔河湿地公园郁金香、万溪冲梨花、八街玫瑰、马鹿塘杜鹃等一大批网红地又不断壮大赏花“队伍”,昆明各大旅行社纷纷推出多条赏花旅游线路,花开之处,皆有人游。以赏花为由的一批节日也应运而生。

“小时候,我经常跟着爷爷奶奶去圆通山、金殿看花;长大了,我又领着他们去螳螂川或捞渔河公园看花。看花就像昆明人独有的民俗,被一代代传承下来。”在市民刘先生印象中,赏花伴随着他从童年到中年。

昆明人有本自己的“赏花日历”。1月金殿山茶花、黑龙潭梅花,2月昙华寺玉兰花、捞渔河郁金香,3月圆通山樱花、郊野公园桃花,4月万溪冲梨花、螳螂川油菜花,5月昙华寺牡丹花,7月翠湖荷花,8月螳螂川向日葵,9月金殿桂花,10月石林格桑花……在昆明街头,每个季节也花景不断,如教场中路蓝花楹、环湖东路薰衣草、红塔西路冬樱花。

由国内知名互联网旅游企业发布的《春季赏花游数据报告》显示,最具人气指数的花卉前三名依次是樱花、油菜花、桃花。其中,近四成用户选择樱花作为春游赏花的主角。

每年3月,昆明人都喜欢扶老携幼,全家出动到圆通山参加樱花节,众多国内外游客也不远万里慕名而来,在“圆通樱潮”间拍照留念。在今年举办的第二十届樱花节上,园内5000余株樱花、海棠陆续开放,山上呈现一片灿若红霞、繁花似锦、花海人潮交织的盛景,开幕首日公园就吸引了2.2万名游客入园赏花。

今年第十九届春城桃花文化节上,郊野公园内桃花、海棠竞相盛放,近万名游客进园参观,借着桃花的人气,公园同时开展自助烧烤、丛林CS、森林骑行等活动。

花之径

昆明赏花日历

1月

0101_11

金殿 山茶花

LHX_3663

黑龙潭 梅花

2月

2014000454

昙华寺 玉兰花

DSC_0167

捞渔河 郁金香

3月

ZW__5196

圆通山 樱花

YHY_3713

郊野公园 桃花

4月

ZHW_3968-

万溪冲 梨花

金色螳川-田忠

螳螂川 油菜花

5月

LHX_4607

昙华寺 牡丹花

ZMI_05071-(5)

教场中路 蓝花楹

6月

薰衣草-张莹洁

环湖东路 薰衣草 

XxjpsgC001632_TPPFN1A001

马鹿塘 杜鹃花

7月

TANG5464

翠湖、大观楼 荷花

8 月

金色螳川之旅

螳螂川 向日葵

9 月

2017009931

金殿、黑龙潭 桂花

10月

_DSC6643

石林 格桑花

11月

2013025335

厂口、云南大学 银杏

12月

DJI_0134-

红塔西路 冬樱花 

(由于每年气温、雨水等有差异,请以实际情况为准)

花之金

以花为媒 撬动一方经济

伴随赏花游的兴起,包含吃住购等在内的赏花经济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游客们已不仅仅满足于“打卡拍照”,特色民宿、花艺体验、文创产品等都成了新消费需求。做大做强赏花经济,也是一个地方富农兴乡的好路子。

禄劝马鹿塘的“杜鹃经济”

“杜鹃花发映山红,韶光觉正浓。”位于禄劝马鹿塘的野生杜鹃花久负盛名,每逢4月到6月,是杜鹃花盛开的日子。助力脱贫攻坚,马鹿塘投资3000万元,建设道路3条、停车场3个,打造马鹿塘乡杜鹃花海项目。

2017年至2018年,景区共接待游览车辆27628辆,游客20540人次,相关收入303280元,直接带动周边3个村委会17个村小组3988人增收,火腿、苦荞面、马铃薯等农特产品销售额达300余万元。

安宁八街的“玫瑰经济”

安宁八街可谓把“玫瑰经济”做出特点。八街食用玫瑰种植有近40年的历史,80%的田地栽种着玫瑰,80%的村民从事玫瑰种植,村民80%的收入来自玫瑰。在这个山沟沟里,食用玫瑰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主要支柱产业。

在当地政府扶持、种植加工大户的带动下,八街搭建起食用玫瑰产业链,发展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型产业,并获得食用玫瑰国家地理标识认证。截至目前,八街引进培育食用玫瑰加工企业10家,建立合作社21家,研发生产了鲜花饼、玫瑰干花、玫瑰冻花、玫瑰糖、玫瑰酱、玫瑰皂、玫瑰酒、玫瑰原汁饮料、玫瑰含片等10多个畅销国内外的无公害玫瑰产品。

呈贡斗南的“花市经济”

中国花卉看云南,云南花卉在斗南。去年,斗南鲜切花交易额达78亿元,82亿枝鲜花经斗南花卉市场销往全国,占据全国70%的市场份额,出口50多个国家和地区。花卉经济带动从业人员100余万人,花卉相关业态总交易规模每年达180亿元。经过30多年的发展,斗南成为中国最大、世界第二的花卉交易市场。

鲜花给斗南带来了产业,也带动了斗南及周边地区在交通、生态、文化、旅游、商业及住宅等方面的快速崛起。斗南湿地公园、花都海洋世界、蓝光欢乐城……都是斗南壮大过程中最好的见证。

花之经

精耕细作 打造完整产业链

“年年去年年堵,吃饭也要排队,赏花的心情大受影响。”为了一睹“花容”,游客集中出行导致景区人满为患,交通、卫生、餐饮等问题接踵而来。

这个问题已非一朝一夕,但很少有地方愿意投大钱去改善硬件,因为花期一旦结束,以赏花、摄影、休闲为主的花海乡村旅游也就难以为继。

“我的餐馆就开在油菜花田旁边,每逢花期人倒是很多,忙都忙不过来,但过了时间就没什么人了。”餐馆老板老吴认为,场面上的热闹只是“一时经济”。

成熟的旅游产品包含“吃住游购行”一条龙。富民某农家乐老板表示,作为一种季节性的旅游产品,赏花摘果往往只有个把月甚至一两个星期的生命期,成本和回报不一定成比例。

“花开门庭若市,花谢门可罗雀”的季节性赏花游市场,让没有形成产业链的赏花游市场呈现出“昙花一现”的尴尬。

有专家建议,应将区域内不同景点串联,挖掘景点的文化底蕴、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在每年一度赏花市场的基础上,设计新的旅游产品,丰富完善旅游产品体系,由观花向摘果延伸,由花卉观光向文化休闲拓展,用多样化的活动和产品将短期经济变成常年经济,做大“赏花经济”蛋糕。

根据《昆明市建设世界春城花都专项研究报告》绘出的未来春景,到2020年,规划新建重点公园74个,对重要道路和绿地进行提升改造,重点打造一批景观线,打造“亚洲花谷”,创立国际花卉博览会品牌,建立“赏花月历”……昆明“赏花经济”将进一步升温。

评论:积极稳妥推动“赏花经济” 

昆明应当怎样做强“赏花经济”?这是一个事关昆明新时期产业发展道路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是一个不大容易回答的问题。

一方面,我们脚下的这片热土,拥有显而易见、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拥有亲近自然、爱花赏花的人文传统,拥有知名于世界、领先于国内的斗南花卉基地……这些特色和优势,自然会让人感到昆明大力发展“赏花经济”是一件前景无比光明的事情。如果不在这方面下功夫,岂不是让这种种优势和特色白白浪费?

另一方面,从“赏花”发展到“赏花经济”,免不了的是大量的资金投入,是全面坚实的软硬件建设,是“赏花”之外多种行业、多个部门的协同与合作,是成本与收益之间的严格测算和考量……从本报记者的调查中不难看到,在这些“赏花经济”的必要条件上,我们的基础即使不算薄弱,也远远谈不上坚实丰厚。考虑到这些因素,又难免让人感到昆明赏花经济发展之路实在是任重道远,任务艰巨。

机遇与挑战并存,优势与问题同在,这就是昆明发展“赏花经济”的基本现状。破解难题、打开局面的开门之匙,那就是“积极稳妥”。

我们必须看到新时期“消费升级”的发展态势和广大市民爱花赏花的丰厚需求,从而进一步坚定起发展“赏花经济”的信心和决心。面对现阶段发展“赏花经济”的结构性矛盾和问题,也必须持有必要的谨慎态度,绝不能脑子一热,搞大干快上、全面铺开,把宝贵的经济资源一股脑地投入进去。应当在发展“赏花经济”的共识前提下,作好前期调查,开展专业研究,明确产业规划,落实试点带动,创新发展思路,开拓发展路径,以步步为营、小步快走的节奏,在条件相对成熟的地区集中力量,将目前发展“赏花经济”面临的问题逐一解决。以此总结经验,提供示范,引导昆明全域“赏花经济”发展进入一个稳健起步、越走越好的加速状态,最终形成昆明的又一产业支点、发展亮点。(大海)

编辑:合宇聪    责任编辑:昝娟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