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下午,网友拍到有男子将一辆冀G牌照的黑色轿车开到洱海里清洗。根据图片上显示的位置,洗车地点在位于大理州大理市喜洲镇河矣城附近的洱海里。据大理市公安局洱海派出所和大理市洱海管理局消息,洗车者已于19日下午4点多钟找到,并被处以罚款2000元。(4月21日 人民网)
俗话说“有再一再二,没有再三再四。”然而洱海洗车被罚这种事情,却接二连三地发生着。今年2月以来,至少已有三起“洱海洗车”的不当行为被网友曝光,当事车主均被罚2000元。而且,舆论总是对此批评有加,可缘何总是屡禁不止?
其实,说“老司机”们不长记性,似乎也有点冤枉。梳理上述洗车案例可发现,当事人不断变更并非同一人,而他们也并非“屡教不改”。媒体甚至爆料称,张某某当场交纳了罚款后,还对自己的行为深表歉意,态度诚恳、悔意尽显。但这些人有个共同点,就是都不知道当地有洱海不可以洗车的规定。以河北游客崔先生为例,当他把车子开到洱海里“降温”,村民看到后告知其洱海不能洗车,崔先生随即驾车离开,就是一个证明。
那么,为什么洱海洗车屡禁不止?笔者认为,原因恐怕有三。一是宣传力度不够,虽然云南对洱海实施了史上最严管理,但外地司机未必了解情况,警示标语等设置也没有做到不留死角。其次,监督机制有漏洞,虽然相关部门早已设有监督惩罚的机制,但这些措施都是基于事件发生开展的补救。其三,相关部门对洱海的治理是否有以罚代管的惯性思维,发现或者有人举报才对当事人进行处罚,日常管理没有跟上?目前没有形成入脑入心,人人皆知人人遵守的效果。
“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苍山洱海、山水相依。洱海是白族人民的“母亲湖”,也是大理市的主要饮用水源,生态环境敏感脆弱,不在洱海洗车、不在滩地烧烤,成为事关健康的大事。
由此也可以看出,要想洱海洗车现象不再发生,事前预防才是应当关注的看点。因为每一次罚款,就意味着一次污染的发生。所以除了罚款之外,尚需加大宣传力度。比如,在每一个通往洱海的路口、洱海环湖公路和附近主要景点,都有醒目的警示标语,告诫车主不能洗车;通过高速公路电子牌滚动播放罚款案例,把个人记忆变成大众记忆;同时,提高游客文明素养,不做任何有损生态环境的事情。反之,如果车主不长记性,反复出现这种违规,对不起,那就得处罚升级,并记入个人信用档案。看你下次还敢不敢!(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雷钟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