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昆明 正文
昆明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 3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摘帽”
昆明信息港    05-03 09:06:25

  昆明信息港讯(昆明日报 记者张星宇)2019年4月30日,全省有33个贫困县(市、区)实现了脱贫摘帽,其中,昆明市的东川区、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上榜,这标志着东川区、禄劝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2018年9月29日,云南省政府正式批准15个县(市)退出贫困县序列,寻甸县榜上有名,昆明3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摘帽”。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村村寨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昆明市全市动员、尽锐出战,逐级传导压力、层层担当负责,各级干部用心用情用力用智慧,真抓实干,凝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合力。

  拆除危房建宜居农房,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搬出大山住进宽敞高楼,大病报销解除后顾之忧,教育扶持切断贫困代际传递,因地制宜发展产业,贫瘠土地上长出致富树,空壳村有了集体经济,群众致富有了好路径,贫困县(区)综合贫困发生率降至3% 以下,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

  家乡变了,山绿水美、房新路畅,贫困群众的生活变了,有吃有穿、未来有望。

  高位统筹

  攻坚责任落实到位

  昆明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有3个以上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省会城市之一,东川区、禄劝县、寻甸县3个县区是国家级贫困县,东川区是深度贫困县区。

  2015年以来,全市坚持高位统筹,成立昆明市脱贫攻坚指挥部,确立“两出两进两对接一提升”的思路,建立健全脱贫攻坚指挥、责任、政策、投入、考核、督查六大体系,筑牢“1+13”指挥体系,构建起“2+N”政策支撑体系和“五位一体”多元投入体系,确保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扶贫模式从典型的财政补贴“输血式”救助转换到以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为目的的开发式扶贫,脱贫攻坚吹响号角。

  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党,在党的各级干部。全市建立完善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条块结合责任机制,各级党委主要负责人为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抓脱贫,压实县区主体责任、部门行业责任、帮扶单位社会责任、干部为民责任,展现出自上而下合力攻坚的生动局面。同时,政策向贫困地区倾斜,项目向贫困地区集中,资金向贫困地区聚集,力量向贫困地区配置。

  条件改善

  村容村貌发生变化

  饮水、供电、通路、卫生室、通信、教育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使贫困村和公共服务全面改善,村庄整洁,村容村貌发生较大变化,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

  禄劝坚持抓示范、保安居,统筹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结合人居环境提升工作,聚焦“四类重点对象”,推行“五个一”模式,采取“543”工作法,统一技术规范、质量标准,突出示范引领、分类施策,严格安全管理、质量监理,完成农村危房改造64470户,全面消除农村危房。

  东川明确目标任务、时间表,把农村危房改造当作“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来抓,领导包村,干部驻村包组,村干部包户,责任落实到人,确保工程保质、保量、保进度完成。区、乡、村干部和驻村队员放弃周末和节假日休息时间,从贫困户的识别、“四类”对象的清理,再到扶贫政策实施,每一件都严格细致落实。

  搬出大山,搬掉贫困,搬来发展。东川引入EPC模式,在城区起嘎、对门山两个大型安置点主要采取高层建筑及抗震9+1防设的模式。出台《东川区易地扶贫搬迁进城集中安置工作实施方案》,从产业、就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12个方面明确搬迁过程中及后期的具体措施,确保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增强搬迁安置点内循环,在安置点配套扶贫农贸市场、商铺等资产,产生的全部收益用于补贴搬迁的群众;安置点及周边开发出760多个就业岗位,优先安置搬迁群众。

  因地制宜

  帮扶措施更加精准

  产业是脱贫的关键之一,也是振兴乡村的重要手段。

  在保障增收上,禄劝坚持抓产业、增就业,始终把发展产业、促进就业作为稳定脱贫、持续发展的强力支撑和根本之策。

  发展传统产业稳增收,打造特色产业强带动,整合产业资金6.66亿元,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成立新型农民协会,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全力打造“八大重点特色产业”,形成了“百万亩经济林果、十万亩中药材、万亩特色水果、万亩高粱、万亩西柚”规模化发展,建立了以高端水果、生态畜禽、优质坚果、特色中草药为支撑的绿色产业体系,打造了“郎之汤”酒业、“蓝梦露”葡萄、“金土地”西柚、“无量谷”三七、“云龙牌”板栗等特色扶贫产业。

  东川实施“5+3”产业到户扶贫增收计划,实现零产业村组“清零”目标。

  “村有产业”,129个贫困村确定以冬早蔬菜、经济林果、稻田养鱼、优质马铃薯、中药材等为主的脱贫产业;“村有带动主体”,全区有省市龙头企业26家,成立致富带头人协会、中药材协会和核桃种植协会;“村集体经济有经营性收入”,129个贫困村村集体经济均实现有2万元以上经营性收益。“贫困户有增收项目”,结合就业或发展经济林果、稻田养鱼、优质马铃薯等方面,实现了有1至2项增收项目;“贫困户有劳动能力要参加技能培训”,针对缺技术致贫的贫困户进行2次以上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全覆盖;“贫困户与新型经营主体间均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贫困户按每户3000元的产业扶持资金,与128个新型经营主体建立3年以上的利益联结分成机制。

  扶贫扶志

  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

  东川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深入开展“两学三比”“三讲三评三诚信”活动,扎实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专题实践活动,引导贫困群众摒弃“等、靠、要”思想,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美好生活。

  禄劝严格落实控辍保学“双线十人制”“动态归零督导制”,全域推进农村中小学“全面改薄”和标准化建设工程,建立教育扶贫基金,实行农村高中阶段和职业中学学生“三免一补”“两免一补”教育扶贫政策,开展贫困学生资助救助,保障农村18岁以下学生“有学上”;积极引入、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实行名师名校网络教学,“音乐教育扶贫”成果享誉全国,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编辑:文丽荣    责任编辑:徐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