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时评 正文
预防野象伤人需做好“象情预报”
云南网    05-06 09:38:19

(2)

西双版纳建食物源基地缓解人象冲突 戴振华摄

4月25日至5月2日,西双版纳州不同地方发生了4起野象伤人事件,造成3人死亡1人受伤。消息还一度上了热搜,不明真相的网友认为是管理不善导致,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野象伤人,并非最近才有。据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的资料显示,1991年至2016年,亚洲象肇事造成损失约3.27亿元,致53人死亡、299人受伤。据相关林业工作人员解释,“究其原因,还是人类活动侵占了大象的生存空间。由于修建水库,种植经济作物等因素,切断了这群野象与其他象群的联系,最终让它们被圈在了人为制造的孤岛之中。”

对此,当地政府想了不少办法。比如,从2014年野象到来之后,发展河乡便建立了野象观测平台,由野象观测员向林业服务中心汇报野象位置。同时,政府还与相关企业合作,用无人机监控象群活动,此后再由该中心把野象动态消息发送至乡、村、组的干部手机上,再由村干部通知村民注意躲避大象。澜沧县林业局也划拨专项资金买来亚洲象爱吃的玉米等食物,在亚洲象经常出没的村寨道路上设置投食点。当地还设置了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试点,由政府全额出资投保,保险公司勘损赔付。这都展现出云南在保护大象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但是也要看到,当地在现行补偿机制上还存在机制不健全、补偿经费不足额、补偿时间不及时等问题,野象伤人事件难以完全杜绝,加之当地群众崇象、爱象、护象的传统文化开始淡化,这些都成为亚洲象保护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

因此,除了目前强化预警机制外,从根本上来说,要做到人象和谐,就要保证亚洲象生存的基本条件。

一是在现有条件下,当地的橡胶、咖啡种植面积,如果不能还林,至少不能再扩大。这就需要当地政府帮助农民开拓更多的脱贫致富之路,比如利用好当地野生大象资源,在保护大象的同时,开发相应的旅游项目,满足游客热爱吉祥的需要,从而减少单一产业带来的压力。

二是将象群迁移到自然保护区内,提供充足的食物和水源,以最大限度减少野象下山扰民的几率。但要做到像天气预报那样做好“象情预报”,要建立自然保护区,就涉及到人从哪里来,钱从哪里来的问题。除了向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求助外,云南当务之急,不妨建立一个类似的保护亚洲象基金会,向国内外募集资金,同时招聘一批志愿者。借助全世界的力量,共同做好自然环境和野生大象的保护工作。(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丁慎毅)

编辑:周硕    责任编辑:昝娟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