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减灾委办公室联合昆明市政府举办全国第11个防灾减灾日主题宣传活动。今年,我省将重点排查社区、学校、医院、大型商场、火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和重要设施的灾害事故隐患,摸清灾害风险底数,编制灾害风险隐患清单,尽最大可能减轻灾害事故风险。
省减灾委办公室相关人员介绍,近年来省减灾委各成员单位实施预防和处置地震灾害能力建设10项重点工程、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工程、农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全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防灾应急“三小”工程等重大政策措施,在健全完善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强化灾害应急处置和风险防范能力、提高灾情管理和灾害损失评估水平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全省自然灾害监测预报能力、风险防范能力、应急处置能力、科技支撑能力、宣传动员能力进一步增强。特别是2018年,成功应对处置了麻栗坡洪灾、通海地震、墨江地震、金沙江白格堰塞湖等重大自然灾害,最大限度降低了灾害损失,有力维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今年“全国防灾减灾日”的主题为“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就云南来看,当前我省正处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这对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为此,各地各部门要聚焦重点工作和关键环节综合施策,抓好灾害隐患排查和监测预报预警等工作,标本兼治提升综合防御能力,坚决打好防灾减灾这场硬仗。同时,创新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形式,开放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等设施和场所,开展防灾减灾公众体验活动,进一步向社会公众普及地震、洪涝等各类灾害以及安全生产、火灾、燃气泄漏等事故的知识和防范应对基本技能。建立防灾减灾救灾教育长效机制,将防灾减灾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实现在校学生全面普及。定期开展社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居民应急救护技能培训和逃生避险演练,提升公众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我省还要重点针对社区、学校、医院、大型商场、火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和重要设施,开展灾害事故隐患排查,摸清灾害风险底数,编制灾害风险隐患清单,尽最大可能减轻灾害事故风险。重点针对城市内涝、地质灾害、台风、地震等突发性自然灾害及生产安全、燃气泄漏、火灾等事故,因地制宜组织开展灾害事故预警、应急指挥、人员疏散和搜救等演练活动,规范各类灾害的应对处置程序。
疏散通道和消防车通道是保障群众安全疏散和火灾现场救援的生命通道。各地各部门还要开展专项宣传教育和整治,确保生命通道畅通。针对大型商业综合体、高层建筑、医院、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重点检查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等各类影响应急疏散和救援的突出问题,疏散辅助设施损毁或缺失,以及电动车违规停放或充电等,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要第一时间督促整改。(春城晚报-开屏新闻 记者宋金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