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西路经过综合整治后,环境变得有序整洁了。 华山街道办事处供图
昆明信息港讯 (昆明日报 记者王恩国 通讯员卫玉) 在翠湖周边,经常有众多文艺团体唱跳扰民。堵,堵不住!疏,如何疏?五华区华山街道给出的思路是:挖掘文艺团体中的党员,成立“广场舞”党支部,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并提供固定的场地,让这些以马路为舞台的文艺团体“驻场演出”。此举不仅规范了翠湖周边的不文明行为,还让以前扰民的“广场舞”成为了加强文化建设和丰富居民文化生活的有生力量。
这是华山街道在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增进民生福祉中的生动实践。作为五华区“党建引领、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改革创新机制试点,华山街道通过强化街道党工委这个“吹哨轴心”,搭建起实体化综合执法平台、区域化共驻共建平台、常态化先锋履职平台、多元化社会参与平台、网格化社区治理平台,构建了“一轴五平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体系,将“吹哨报到”改革创新引向深入、落在实处,打通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强化党建引领 凝聚“报到”合力
今年,五华区委大力推进“吹哨报到”机制改革,梳理制定街道职责清单,取消了街道招商引资职能和任务,选派文林派出所所长担任华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并为街道增配事业编制,赋予了街道与区级部门双向考核权,推动部门真报到、重心真下沉。
华山街道积极深化落实区委改革措施,推进内设机构改革,新制定和修订了8项内部管理制度,并细化了社区服务事项清单、小微权力清单、基础党务清单、印章使用清单“四个清单”,明确工作职责和服务事项,推行为民服务一窗式受理,选派社区民警担任社区综治副书记(副主任)。在为社区减负增效的同时,街道“吹哨”调动执法力量的底气更足,运行更加顺畅高效,真正将精力和资源聚焦到了主责主业上。
今年以来,华山街道完成了15个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创建达标,打造了5个党建示范点,配套建设了“1+3+N”实体化综合治理中心。一次性解决1300余平方米社区两房,协调统筹资金400余万元,建成“1+6”街道社区两级党群活动服务中心集群,为“吹哨报到”改革提供了坚实的“阵地”。
华山街道以综合执法中心为主体,以城管中队、市场监督管理所、街道警力3支专职常驻队伍为主要力量,派驻应急管理、环保、水务、人社、卫生、文化等部门执法人员下沉街道,赋予街道统筹调动职能部门的权力,初步实现了“一支队伍”管执法。
一旦出现需“吹哨”事项,由街道启动程序发出“哨令”,相关职能部门按照“哨令”到街道“报到”,统一指挥调度开展工作。目前,华山街道共“吹哨”12次,9个区级职能部门“报到”,解决了文林街“酒吧一条街”综合整治、圆西路综合环境整治和滨江西路综合环境整治等一批复杂的基层治理问题。
依托街道社区两级“1+9+N”区域化党建矩阵,华山街道还不断扩大“吹哨报到”的参与面,以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三张清单”为载体,以项目化统筹整合、合理调配、用活用好辖区资源。结合当前重点工作和项目清单,每个联盟单位除参与常规活动外,每年响应“哨声”到街道社区“报到”并完成“哨令”不少于两次。在新春扶贫慰问、学雷锋志愿服务和多轮义务献血等公益活动中,处处可见“党建联盟”的身影。
结合党员积分制和“星级评定”管理,华山街道还积极引导党员参与到社区具体工作中来,并接收组织关系不在辖区但居住在辖区的党员到社区报到,由社区向党员所在党组织提交党员“双报到”评价鉴定。在选举期外,调整16名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挂牌成立街道党校、街道青年人才党支部,锻炼培养了一批年轻党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在“吹哨报到”中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
创新基层治理 惠及民生福祉
此前,翠湖周边的众多“广场舞”组织一直饱受诟病。华山街道转变思路,建立“广场舞”党支部,与各个文艺团体共同研究制定了《华山街道文艺团队协商议事章程》及量化管理办法,明确了活动场地、时间、音量、内容等,并协调翠湖公园提供聂耳音乐广场等场地,将马路文艺团体引入固定场地,从周一到周日“排班”轮流演出。同时,在节日期间组织他们到学校、社区、敬老院进行公益演出,为这些文艺团体提供了更好的表演平台。
这一创新举措在规范文艺团体行为、消除乱点乱象的同时,还将文艺团体统一整编参与报到服务。以前扰民的“广场舞”,现在成为了华山街道加强文化建设和丰富居民文化生活的有生力量。
在众多老旧小区,华山街道完善社区议事协商机制,健全优化党建联席会、社区议事厅等制度,引导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协商自治,先后使210余个居民自治项目成功实现协商。同时,在组建业主委员会、引入物业管理、加装消防和电梯设备等方面积极提供指导和帮助。今年以来,华山街道“党建联盟”单位共促成8个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直接受益辖区居民达266户1000余人。
在“三社联动”工作中,华山街道完善志愿服务积分有奖兑换机制,引导带动社会组织、社工人才和居民群众响应“哨声”,并以项目化方式,引进师大培训学院、手搞青创中心等4个专业社会组织无偿为居民提供服务,满足居民多样化的生活需求。
在社区工作站,华山街道还建立了“社区吹哨,网格成员报到”机制,深化“1+8+X”模式网格化管理。每个网格设1名网格长,将网格监督员、城管执法员、社区专干、环卫保洁员、社区民警、机关联络员、纪律监督员、街道科室专干8类常态职责人员纳入网格。发现问题后,由社区参照街道的工作方式进行“吹哨”,召集并统筹网格成员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开展工作,社区解决不了的问题,再上报街道继续“吹哨”。
通过社区层面的“吹哨报到”,华山街道依托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和手机终端,健全了社会治理最末端的快速响应、现场处置机制,进一步将资源和力量下沉,推动需求在网格发现、资源在网格整合、问题在网格解决,打通城市基层治理和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今年以来,华山街道9个社区共“吹哨”90余次,“哨声”在辖区各地此起彼伏,为社区解决了120多个实际问题,让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得到了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