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原
马库斯·安特那尔
阿米·宾兹
费振辉
马瑞
罗伯特·萨尔克尔德
迭戈·萨尔美隆
范溢文
安娜·辛德勒
昆明信息港讯 (昆明日报 记者李双双 陈雯 唐丽 李海曦) 如何应对气候和环境变化对全球经济发展带来的挑战?
22日,在昆明举行的“中瑞低碳城市合作项目大会”上,来自瑞士和中国的专家们就“低碳城市发展”和“低碳规划”两个方面,围绕交通、基础设施、节能建筑等方面展开讨论,为低碳昆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方向与解决方案。
马瑞:瑞士格尼斯股份公司首席执行官、中瑞低碳城市项目负责人
我们将苏黎世的经验带来昆明
马瑞是区域开发和环境规划领域的专家,在低碳城市发展规划、旅游目的地规划、可持续环境规划等方面有丰富经验。主要负责广州、成都、昆明三个城市的低碳项目。“在昆明,我们开展的最重要的一个合作项目是在交通领域。根据苏黎世的经验,随着城市的拓展,输送越来越大的客流量不能靠拓展道路,而要靠城际铁路,这种交通系统有班次密集、不受气候干扰、低碳环保等优势。我们将苏黎世的经验带来昆明,并结合昆明的特点给予建议。在5月20日,我们双方还就 2020年的合作项目进行探讨,希望下一步有更加深入的合作。”他说。
罗伯特·萨尔克尔德:瑞士EBP房地经济与开发部部长
高效交通体系对城市低碳意义重大
罗伯特·萨尔克尔德在区域与城市规划及经济发展领域拥有丰富的国际经验。从2012年开始,罗伯特每年都要来昆明,就战略空间规划、经济发展战略等开展咨询服务。
在罗伯特·萨尔克尔德看来,交通网的构建,对这座城市的低碳、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昆明作为西南片区的一个中心城市,作为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一个门户,内联外畅、安全便捷、高效的交通运输服务体系,意味着这座城市能迅速消化吸收国际上关于低碳发展的先进经验,释放积极的示范作用,成为区域低碳发展的典范,开创一条低碳、绿色的发展道路。”他说。
迭戈·萨尔美隆:LEP 咨询公司首席执行官、合伙人
昆明有望成为中国低碳发展样板
迭戈·萨尔美隆是一名注册规划师,也是瑞士—中国协会的成员,曾在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担任空间与环境规划研究员多年。他的研究报告主要集中于可持续的区域与城市规划。在此次“中瑞低碳城市合作项目大会”的分论坛上,他还带来了“中瑞低碳城市项目规划试点项目——途径及成果”的主题发言,就在昆明官渡区关上街道中心社区开展的试点项目情况进行交流。迭戈表示:“昆明与苏黎世已经缔结友好城市关系37周年,双方专家团队的合作从技术层面到地方实施层面都已经建立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这为中瑞低碳城市合作项目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随着相关项目的推进,我们认为,昆明非常有希望成为中国乃至亚洲低碳发展的一个样板。”他说。
田原:北京凯乐建筑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昆明可以花最少的钱做最舒适的建筑
作为中国领先的绿色建筑设计师,田原主要研究和推广高舒适度、健康、节能、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技术和有效战略措施,并将瑞士高端建筑技术落地中国。
在对中国196个城市的气象条件进行调研的过程中,田原发现昆明是最适合做接近零能耗建筑的城市。“昆明高耗能工业少,空气质量好,又是一座四季如春的舒适型城市,可以花最少的钱做最舒适的建筑,大大提高居住品质。”田原建议,昆明可以通过自然的遮阳和隔热来实现居住的舒适,比如在房屋前面可以种上落叶树木,夏天树叶茂密时可以遮阳,冬天叶落后阳光又可以照进房间里,房间要尽量选择一些蓄热能力比较强的材料,这就可以保证冬暖夏凉的舒适度。
马库斯·安特那尔:苏黎世废物处理及循环再造署城市基础设施专家
健全法律为垃圾处理和分类奠定基础
在垃圾处理和分类的工作方面,马库斯·安特那尔认为昆明做得很好,但在绿色垃圾(包括厨余垃圾、植物垃圾)分类和处理方面还需要下大功夫。现在绿色垃圾的处理,很多都是进行焚烧,不仅处理不干净,而且容易产生空气污染。“苏黎世目前采用的是将这些绿色垃圾发酵后用于沼气发电,残渣物可以作为肥料,利用十分高效和低碳。” 马库斯·安特那尔认为,足够的配套设施和市场上足够的供应和需求,是推动回收及循环再造的必要因素。所以,他建议昆明一方面要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健全法律制度,为垃圾处理和分类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要加强公众教育宣传,让公众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低碳生活,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阿米·宾兹:建筑能源公司所有者/瑞士西北应用科学大学建筑能源所前所长
房屋在设计阶段就该考虑光伏发电功能
阿米·宾兹主要负责可再生能源领域的研究,这是他第一次来昆明,昆明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和热情的人们一下子就吸引了他。“瑞士在使用可再生能源方面有很长的历史,现在主要使用光伏发电。这也是可再生能源的一个主流趋势。”在阿米·宾兹看来,昆明在光伏发电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通过屋顶、墙壁等地方设置光伏发电板,高效利用太阳能资源。尤其是在用电高峰的夏季,光伏发电一定可以在昆明大有作为。但是这也就要求昆明在房屋建造方面,在设计阶段就要将这些功能考虑进去。
费振辉:瑞士驻华大使馆国际合作处参赞
密切交流合作,发挥“智囊团”作用
费振辉在国家、地区和全球层面的发展领域工作近29年,拥有丰富的经验。他认为,在这个过程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双方密切的沟通交流。
一次,昆明专家到访苏黎世,与苏黎世专家就《昆明2050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目标定位、湖城关系、城市功能特色、昆明市与滇中城市群的关系等问题进行探讨,为规划编制集思广益。在讨论时,有的方法在苏黎世适用,但照搬到昆明就难以实施。专家们深入探讨背后的原因,批判性地进行沟通交流,碰撞出了思想的火花。“这样密切的沟通交流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发挥了‘智囊团’作用,对昆明现在的发展,甚至未来的发展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费振辉表示。
范溢文:瑞士驻成都总领事馆总领事范溢文
低碳发展要从娃娃教育抓起
范溢文专门研究国际关系。范溢文认为,每一个改变都是从教育开始,发展低碳项目也是如此,要抓住“教育”这个“关键点”。此次召开的中瑞低碳城市合作项目大会上,汇聚了许多专家,他们为昆明的低碳发展献计献策,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从孩子入手,影响中国的下一代,才能带来根本性的改变。”范溢文表示。比如,老师要在课堂上教孩子们认识自然,了解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和生物的多样性;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孩子亲近自然,探索改善环境的方法……通过这些参与的过程,真正改变孩子的思想,从而实现低碳发展。
安娜·辛德勒:苏黎世城市发展局局长
2020年起两市合作将进入新阶段
安娜·辛德勒专攻城市发展问题,在她看来,两市结成友好城市关系,在政治层面和外交层面有着重大意义。“这是一段历史非常悠久的友谊,今后双方的友谊也会继续下去。”
安娜介绍,已与昆明相关部门进行会谈,探讨了两市今后合作的主要内容和方向。2020年,苏黎世与昆明将直接合作,不再有瑞士联邦发展合作署的参与。今后将继续在低碳发展、大健康、建筑节能等方面合作,并加入新的课题,比如在高校、企业、经济方面的交流合作,2020年起,两市的合作将进入一个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