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定华(左二)与莽王村群众朝夕相处
5月8日,56岁的施甸县何元乡莽王村党总支书记段定华,在参加村里召开的脱贫攻坚工作会议中突发心肌梗死,经抢救无效后不幸去世,倒在了他多年为之奋斗的脱贫攻坚一线。
两张床,一张书桌,一本笔记本,一份脱贫攻坚汇报材料……这是段定华在村里休息室中所有的东西。翻开笔记本,记录的全是莽王村开展脱贫攻坚的情况。
扎根基层27年,在这片他深深热爱的故土上,段定华留下了一片为民谋幸福的情怀。
5月11日,施甸县委决定追授段定华“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号召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向他学习。
段定华在进村道路改造现场
痛别老支书
山间小路站满各地赶来的乡亲
“段支书,你真的太累了,这回可以好好歇一歇了。”5月13日,是段定华出殡的日子。当日下午,段定华老家莽王村山岭杆小组蜿蜒盘旋的山间小路上,站满了从各地赶来的乡亲,他们来送段定华走最后一程。
何元乡的干部群众还沉浸在段定华离世的悲痛中。“我这个老兄弟做事认真,是一个难得的好干部,所以我一定要来送送他。”家住组军门村的段开国说,多亏了像段定华一样的扶贫好干部,他们才过上现在的好生活。
“他还有很多想干的事没干完。”
“这几年来,老支书带着我们全村人修路架桥,他唯一的心愿,就是不让乡亲们过穷日子。”
“日以继夜地工作,他真的太累了,现在终于可以好好地休息了。”
群众住上了更好的房子
全身心工作
用情用力赢得群众支持信任
说起段定华的“忙与累”,与他同在脱贫攻坚一线朝夕相处一年的施甸县税务局驻村工作队队长段永华很清楚。
“他平时看上去很壮实,但实际上身体并不好。此前已经住过两次院,每次都是刚从医院出来,就马上投入到工作中。”段永华说,段定华心里,装着村里的每一件事。特别是脱贫攻坚以来,他很少请假,全身心扑在工作里。当易地扶贫搬迁进入“攻城拔寨”的关键之时,他迎难而上,带着村干部一起“啃”下了莽王村易地扶贫搬迁中涉及到的动员搬迁、产业发展、就业安置等一块块“硬骨头”。在这个过程中,他用心、用情、用力,赢得了莽王村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信任。
“两张床,一张书桌,一本笔记本,一份脱贫攻坚汇报材料。”这是段定华在村里休息的房间里的所有东西。翻开笔记本,记录的全部是开展脱贫攻坚的情况。“五个一批”扶贫政策开篇,何元乡莽王村贫情、党支部建设情况、2017年上报户数、建档立卡贫困户户数……字迹工整,笔迹有力。
一本笔记本,最后一页记录着5月1日一次脱贫攻坚会议的内容。
一本笔记本,记录了莽王村在脱贫攻坚路上的艰辛,承载着的是一位村支书心系民生的情怀。
全村主心骨
在他带领下莽王村发生巨变
在莽王村村主任蒋光芹看来,段定华就是全村的主心骨,在他的带领下,近年来莽王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莽王村410户共1949人,因土地贫瘠,村民广种薄收。段定华带领村民种烤烟,烤烟种植面积从2010年的300亩发展到2013年的1200亩,村民收入有了大变化。
不仅如此,村里的路也有了大变化。蒋光芹说,段定华通过争取资金和项目,2012年,4米宽、8公里长的进村道路贯通,全村5个自然村7个小组长18公里的村寨道路全部修成了水泥路。
脱贫攻坚战役打响后,段定华常年战斗在第一线。作为莽王村脱贫攻坚最大的亮点,就是建成了全乡最大、最美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为了这项工作,段定华倾尽全力。2014年,这里还是一片光秃秃的坡地。如今,一个名为“花桥新村”的搬迁安置点拔地而起,220户搬迁户已陆续入住。
为了让搬迁户“住上好房子、走上好路子、过上好日子、幸福一辈子”,段定华又开始为搬迁户的出路操心。莽王村岭岗小组的段从学为妻子治病花费了10多万元钱,现在妻子去世了,但他还欠着近2万元的债,他已经拿不出钱来搬迁。“段支书让我放心,他给我找事情做。”段从学和村民一起搬到新址后,段定华兑现了他的承诺,就近给段从学在建筑工地找到了一份工作,让他有了固定收入。
“段支书经常说,只有发展产业,老百姓才能有保障、有发展。”蒋光芹说,村里打算建设一个规模化养猪场,让搬迁户集中饲养。另外,村里引进了一个生产网络变压器的工厂,工厂用工优先考虑莽王村村民,让他们在自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
在段定华的带领下,莽王村的经济总收入9年来翻了4倍。2010年,莽王村人均收入只有2339元,到了2018年,人均收入已达到8987元。
声音
老支书是个啥样的人?
一个有主见的人
“做工作不能缩头缩脚,只要是能照顾大家的利益,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出了事有我顶着。”
段定华很有主见,做决定很快。“他常说做工作不能缩头缩脚,想好了就大胆去干,怕什么呢?只要是能照顾大家的利益,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出了事有我顶着。”蒋光芹说,正因为他的果断和敢于承担,莽王小学扩建工程如期顺利完成。
一个有原则的人
“只要我当负责人一天,家里的人就别想着靠我打公家的主意。”
段定华的儿子段从剑是莽王村懂种桑养蚕技术的技术员。在莽王村发展种桑养蚕产业时,一位村干部提议聘请段从剑到村里当技术辅导员,被段定华一票否决。
段定华生活俭朴,从不会利用工作关系吃喝,有时错过饭点就泡一碗开水饭就着一根大葱解决。
一个有温度的人
“脱贫攻坚是我们的头等大事,决不能落下一户。李文军不愿意搬迁,只能说明我们的工作没有做到,没有说服力。”
建档立卡户李文军和父母住在坡头一处破旧的矮房里。为了帮助他家尽快脱贫,段定华首先将他列为了搬迁对象,但李文军一家怎么都不同意搬迁。原莽王村驻村队队长杨新学说,段定华一边继续做他的工作,一边督促安置点的工程建设。当花桥新村移民安置点完工后,段定华第一时间带李文军看新房。看到新房的李文军打消顾虑,当场签了搬迁协议。
段定华对自家人苛刻,却把每一户搬迁户放在心里。易地搬迁安置点建成,搬新家入新宅是农村人的大事,每一户搬迁户搬家前,入住新居后,段定华都要到村民家“坐坐”。(春城晚报 记者崔敏 通讯员杨丽娟 郭金灿 张光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