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为杜富国拭去热泪
受伤之初,杜富国的手臂常有幻肢痛,感到手还在,“手指头”会痛。这种疼痛有多痛?陪护人员问医生,医生说,“就像刀子割肉一样痛”。
即使在这么痛的情况下,杜富国从未流过泪,因为怕父母更伤心。坐在病床旁的妈妈一直安慰儿子:你有什么就叫出来、哭出来,会好受些。杜富国每次都是那句:妈,我没事,我不疼。
然而,在时代楷模颁奖典礼现场,当杜富国“听”到队里的战友为他录制的视频时,他哭了!泪珠沿着泪痕汇聚到下巴,然后一滴滴坠落。
什么是战友情?
“你退后,让我来”
在时代楷模颁奖典礼现场,同事的长焦镜头一直对准着杜富国,生怕错过些什么。
当杜富国“听”到自己的战友为自己专门录制的视频时,同事隔着镜头,看到杜富国脸上有什么东西划过,但是不确定,自言自语:杜富国好像哭了,记者席几乎所有人都警觉起来。随后主持人说了一句,杜富国哭了,然后转过身擦泪,在场的所有人也都跟着哭了……
同事想抓拍下这感人的时刻,然而,眼泪早已模糊了视线,只能对着快门一顿狂按。
战友情、生死情、一生情。曾经战友是杜富国最坚实的依靠,现在战友成了他最脆弱的感情防线。有谁知道他多少个夜晚梦回雷场?有谁知道他在脑海里一遍遍回忆着战友的模样?有谁知道他多想和战友再扫一次雷?
战友和扫雷,很大程度上,成为了他的精神寄托。
什么是战友情?就是“你退后,让我来,以血肉挡住危险,哪怕自己坠入深渊。”“为了你们,我要好好活下去!”
2016年5月,小组长许猛和组员杜富国一组在马嘿雷场清理爆破通道。在一处斜坡上,杜富国在前用探雷器小心翼翼地搜索着目标,突然探雷器发出“滴滴滴”的声音,杜富国小心翼翼地拨开泥土,渐渐露出了足有脸盆大小的顶盖,是一枚反坦克地雷!
众所周知,反坦克地雷是用于摧毁坦克和装甲车的。那大山密林,人都很难上来,为什么会埋反坦克地雷?而且反坦克地雷需要很强的压力才会引爆。
对,这是一枚精心布设的诡雷!
更为关键的是,埋藏几十年的反坦克地雷性能不稳定、杀伤威力巨大,全队排雷以来首次遇到,没有经验可循。
雷场就是战场,前进就意味着风险,杜富国对同组的许猛说:“班长,让我来!”许猛见拗不过杜富国,只好后退到一旁,当起了助手。
跟死神打交道,没有真本事不行!杜富国一只手扶着地雷,另一只手破解着诡计装置,现场静得都能听到呼吸声,差不多持续了10分钟左右,地雷终于被解除引信,杜富国已满身大汗,但开心得像个孩子。队长用相机记录下了这个珍贵时刻。
杜富国进行肌电手抓握训练,将一朵花送给妻子王静。
什么是爱情?
不能给你拥抱,但能给你开心
“我虽然没有了双手和双眼,但是我还有一双完整的腿,我可以继续为梦想奔跑。”这是采访中杜富国说的一句话。
勇者不是打败生活的人,而是面对种种困难永不低头的人!
康复期间,杜富国依然坚持军营一日生活制度,起床、学习、体能训练,一如平常。在跑步机上,他3公里跑的最好成绩达到13分8秒,超过了军事训练大纲合格标准。如今每天早上,杜富国牙齿、残手、脚掌并用,基本能自己穿衣、洗脸,并用辅助工具吃饭。
他的两条腿,已不单单只是两条腿,更像是一种希望,承载着梦想的希望。
雕刻自己,过程都很疼,但终将会遇见更好的自己。
今年3月初,当杜富国可以逐渐分辨物体的大小、软硬、温度,可以拿起水杯、橘子和花朵时,他将两枝康乃馨递给了医生,将一朵花送给了妻子王静。这就是爱的传递,同时把希望传递给周围的人。
在西南医院的医护人员眼中,排雷英雄杜富国是个“开心果”:平时会主动和大伙聊天,还很喜欢开玩笑,因而病房里总是笑声环绕、暖意融融。
但是了解杜富国的人都知道,他笑,是不想让别人难过流泪。
还记得医生决定告知他被截去双手、摘去双眼的事实时,病床边站满了领导、战友、家人、护士,还特意请来了心理干预专家。“富国,爆炸太剧烈,手没保住,两个眼睛也没保住。”原大队副大队长田奎方告诉他。
再也无法还给妈妈一个拥抱,再也不能看到妻子明媚的笑脸,再也……这到底需要多大的勇气,才能接受如此残酷的事实。
然而几秒钟的沉默后,杜富国声音有些抖:“我知道了,您放心,请大家给我点时间。”
正如他在笔记本中所写道:“一名优秀的战士,不是天生具备的,而是在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改造、不断的创新及实践中,通过不断的总结和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才能形成的。”杜富国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他还有两条完整的腿,还有一身军人独有的英雄气!
“杜富国是个大英雄,是我们的好榜样” 张永进/摄
什么是爱国情?
“如果再有一次机会,我还会选择雷场!”
“我思索着怎样的人生才是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衡量的唯一标准是真正为国家做了些什么,为百姓做了些什么……我感到这就是我的使命,一个声音告诉我,我要去扫雷!”这是杜富国在扫雷申请书里的一段话。
担负扫雷任务的部队很多时候被称为和平时代的“赴死军团”,同时,也是雷区人民的希望。
雷区附近的边民人均拥有的安全土地仅有1.5亩左右,基本温饱都难以维持。为了生存,他们只能一次又一次地冒险进入雷区耕种。
“我们生活经济来源就靠种草果,其他没什么。所以有时候还是抱着侥幸心理,被炸了也是生活所迫,不得已上来,又被炸。”盘金良先后两次被地雷炸伤,失去了双腿。而在盘金良生活的地方,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伤员,家家户户都有拐杖。
2015年,扫雷大队开始正式作业时,附近的百姓纷纷主动做向导,希望尽快扫除雷患,把雷区变回可以耕种的田地。官兵们只有一个信念:只有把这片雷区排除掉了,边境线的百姓才能过上幸福安稳的生活。
后来,他们兑现了自己的承诺:昔日家长老师担惊受怕的校园田舍,变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处处受雷患制约的出入便道,变成了繁荣热闹的边贸通道;一个个曾标有骷髅标志的雷区禁地,变成发家致富的耕地果林。
曾有人问杜富国:“你后悔去扫雷吗?”杜富国摇摇头,答道:“如果再有一次机会,我还会选择雷场!”(春城晚报 记者夏体雷 通讯员崔炜 罗声 苗立东 史傲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