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孙红亮 2019年5.29爱足日当天上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动医学科全体医护人员在该院报告厅举办以“关爱老人,从足开始”为主题的科普义诊活动,普及足健康知识,帮助老年人解决足健康难题,共同关注老年人足部健康。
昆医附一院5.29全球爱足日健康大讲堂。记者孙红亮/摄
云南省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主任委员李彥林教授致开幕词介绍,“5.29全国爱足日”取自中文“我爱脚”的谐音,2016年,由第三军医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单位的足踝专家倡议,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足踝外科工作委员会、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足踝外科学组联合发起,将每年5月29日定为全国爱足日。2017年,在世界足踝联盟的推动下,开始将中国“5.29全国爱足日”推广成为“5.29全球爱足日”。
李彦林教授。记者孙红亮/摄
“足部疾病非常重要,但是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李彦林教授介绍,双足不仅是站立和运动的根基,它影响着人体的发育与生物力线,各种足踝部的问题会造成行走时的疼痛,长久下去还可能影响其他部位。但足部健康问题往往被忽视,使得初期没有得到控制而愈发严重。据统计,我国约有89%的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足部疾病,但有近84%的老年人选择不去就医,其中还有8%的老年人强忍着不采取任何措施。足踝疾病很常见,种类繁多,其病变座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足部疼痛的自我诊断和治疗》主题科普讲座
在《足部疼痛的自我诊断和治疗》主题科普讲座环节,云南省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副主任委员兼云南省运动医学分会足踝学组组长王福科副教授介绍,足部疼痛最可能的疾病是跟痛症、拇外翻、足部肿瘤、足部骨折畸形愈合等,其中跟痛症和拇外翻最常见。跟痛症就是俗话说的“后脚跟疼”,分为足底外侧神经第一分支卡压症和跟骨高压症等;拇外翻是大拇指向外倾斜,挤压其他脚趾,常常伴有其他病变,如扁平足、拇囊炎等。
王福科副教授。记者孙红亮/摄
“拇外翻的发病率从2%到50%,差别很大,女性发病率是男性发病率的9至15倍。”王福科提醒,穿高跟鞋的人患病率是不穿高跟鞋的15倍,但穿鞋并不是引起拇外翻的唯一因素,还有遗传因素、足部结构异常等原因导致。在拇外翻畸形初期,使用保守治疗的矫形器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但起不到根本性的治疗作用。
何川博士
足踝部损伤除了静态损伤,还有一种是运动创伤,比如踝关节扭伤,这是骨科门诊、急诊中最常见的损伤,而其中85%为外侧韧带损伤。“有的人扭伤之后,到医院拍片,看骨头没事,就认为没什么大问题,没有给与足够重视。过了一段时间仍不见好,韧带损伤,踝关节不稳,走路走多了会发热发痛,后期严重到软骨脱落才来就医,延误病情。”王福科介绍,如果发生扭伤,建议采取休息、抬高、冰敷、固定的处理方式,及时就医接受规范治疗。如果没有经过保守治疗,留下慢性损伤,可以考虑通过手术治疗。
义诊现场。记者孙红亮/摄
足踝健康知识讲座后,义诊活动有序开展。活动现场,市民可以围绕足踝疾病和运动损伤进行问诊,还可以进行足底压力检测,通过意大利足压测试设备对足踝部的结构、力学的评估诊断,可以针对扁平足、高弓足、跟骨痛、足底筋膜炎等给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义诊现场。记者孙红亮/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