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原创 正文
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途径 新生儿打疫苗很重要
昆明信息港    06-06 16:15:28

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曹月 近日,省疾控中心开启“妈妈讲堂”,介绍了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危害以及阻断方法。据了解,云南省自2010年实施乙肝母婴阻断以来,1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HBV)感染率已经大大降低。

省疾控中心专家介绍,在我国,约9000万人体内存在乙肝病毒,其中,2000万人是需要治疗的慢性肝炎,而这个庞大的数字主要来源就是母婴传播所感染。

病毒在母婴传播过程中,宫内传播、产时传播、产后传播3个阶段皆有传染风险。宫内传播是婴儿在子宫内就发生感染,这种情况因为胎盘有屏障作用,所以发生几率不高。产时传播被传染的的可能性最大,主要由于分娩时新生儿的皮肤、黏膜或胎盘发生损伤接触到母亲血液中的病毒而发生传染。产后传播则是婴儿在日常生活中被传染。

专家介绍,对HBs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最好在出生后12小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剂量应不少于100IU。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0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在1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肝疫苗,母婴阻断的阻断成功率可达95%至97%。新生儿在出生12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后,可接受HbsAg阳性母亲的哺乳。


编辑:上官艳君    责任编辑:钱嘉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