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信息港讯(昆明日报 记者余苏晏)8日,一年一度的高考落下帷幕。
从高度紧张到瞬间松弛,会让许多考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那么,高考后常见心理问题有哪些?该如何调整?针对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昆明市教科院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昆明市仵云霞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春城教学名师、昆明市心理学会理事长仵云霞,请她为考生及家长支招如何调整考后心理。
家长往往忽略孩子考后心理
说起高考心理调整,许多家长往往更关注学生在考试前、考试中的心理,却忽略了考后的心理。在他们看来,学生只要结束考试,就可以尽情放松,自然就会远离压力。
然而,仵云霞表示,根据调查显示,考后心理出现问题的情况甚至比考前的概率还要大。这是为什么呢?
仵云霞说,由于高考前全力以赴应对考试,考生呈现高度紧张的状态,高考后一下放慢了节奏,再加上对未来的不确定造成的焦虑,对考试成绩的预期与实际结果的差异等等,反而会出现心理不适应的情况。主要呈现出3类问题:
第一类是放纵型。因为在高三复习期间减少了娱乐,甚至牺牲了睡眠时间,所以考后会出现补偿心理。有的考生一睡好几天,有的通宵达旦地玩网络游戏,甚至有些考生还因此染上一些不良习惯,严重的还会误入歧途。等进入大学后,因暑假的过度放松,而跟不上大学的学习节奏。
第二类是抑郁型。表现为情绪低落,不愿与人沟通,有的人甚至变得暴躁敏感,哪怕是家人一句关心的问话,也可能让他们情绪爆发。还有的则是焦虑,尤其是平时成绩还不错的,可能会期待值比较高,在等待成绩、等待录取结果的日子里,由于不确定性而变得患得患失,吃不好、睡不着。
第三类是迷茫型。原本是以考试为目标而努力,等这个任务完成之后,就不知道该做什么,出现一种虚无、无所适从的空虚状态。特别是放松几天过后,却发觉自己无所事事,找不到自己的方向,甚至将这种心理带到了大学。
家长要帮孩子确立新目标
针对以上3种类型的心理问题,仵云霞也给出了调整的建议。
“高考刚结束的几天,学生会希望好好休息一下。这几天过后就要恢复规律健康的作息,家长这时可以用良好沟通的方式给一些建议,让孩子适当地放松,不要透支自己的健康。”仵云霞说。
对于抑郁、焦虑的孩子,家长首先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无论结果如何,已成定局,家长不要表现得太过于期待和看重成绩,否则反而给孩子造成压力。”仵云霞建议,在等待成绩和录取结果的时候,孩子容易焦虑,家长要先处理他的情绪,多倾听孩子的想法。此时父母不要占主导位置,应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
如果是对失去目标感到迷茫的,父母可以帮助孩子计划这个假期如何度过。比如规划旅游、合理安排娱乐活动,还可以加入一些学习计划,比如考驾照、完成家务、学习财务如何管理、学习外语等。为将来进入大学独立生活,或者留学等计划进行准备,让孩子为身份、生活方式的转变调整好心态,积极面对未来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