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公共场所卫生间提供免费厕纸,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时常发生有人贪图便宜把厕纸偷拿回家的情况。近日,记者探访北京多处公共场所卫生间发现,多数公共场所坚持提供免费厕纸,并不断升级取纸设备,比如北京来福士中心使用自动断张下拉式纸盒取纸,北京西站等探索微信扫码取纸,北京医院等采用人脸识别系统,寻求既便民又防止浪费的方法。(6月23日《新京报》)
如今,一部分城市在公共卫生间免费提供厕纸,是一种人性化的举措,避免了市民如厕“无纸可用”的尴尬场面。然而,这种人性化的善意服务,却被一些市民的不文明行为“透支”了,比如大量抽取厕纸挪作他用,“打包”偷带回家使用等等,严重浪费了公共资源,增加了公厕管理部门的经济成本,也损害了城市的文明形象。北京多数公共场所免费厕纸的取纸设备不断升级,探索微信扫码、人脸识别系统等取厕纸方式,不失为文明监督的利器,一些不文明行为或被“记录在案”,势必敦促市民如厕时注意文明举止,不要再浪费和偷拿厕纸了。
公厕里的免费厕纸,也是城市文明的一张“测纸”,测试出了一部分市民的文明和道德素质有待提高。当然,必要的监督和约束能抑制道德中“恶”的东西,将敦促市民摒弃不文明行为。北京市各大公厕为了遏制浪费和偷拿厕纸等不文明行为,探索微信扫码、人脸识别等方式取纸,一方面,通过程序的设置,可以实时提醒市民文明如厕,不要做出浪费和偷拿厕纸等不文明行为;另一方面,微信、人脸识别系统一般都是实名制认证,如果在取厕纸中有浪费和偷拿行为,就会“记录在案”,贪小便宜者担心有可能被曝光“示众”,便不敢再做出不文明行为了。从目前实施情况看,效果非常明显,有公厕一个半月的用纸量节约了50%。可以说,“刷脸”取厕纸等举措,不失为文明的监督利器。而当市民在监督下养成文明如厕的好习惯后,即便拆除了“刷脸”取厕纸等设备,相信大家也不会浪费和偷拿厕纸了。
然而,微信扫码、“刷脸”取厕纸等设备和设施,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弊端,很容易被违法犯罪分子利用。如不法人员在相关设备和设施上,张贴以假乱真的微信二维码,或安装假的“刷脸”设备,一旦如厕者不知真假,扫了假的微信二维码,或者刷错了“脸”,微信钱包里的钱就有可能被盗,而如厕者的身份信息遭盗取后,也有可能被不法人员利用牟取不义之财,从而造成如厕者的经济损失。因此,安装微信扫码、“刷脸”取厕纸等设备和设施的公厕,一定要有专人加强管理,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并及时清除假的微信二维码和假的“刷脸”设备,以充分保障如厕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春城晚报 丁家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