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剑川县老君山镇新和村第五村民小组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工人们正在进行收尾工作。崭新的彝式风格建筑,让这个小山村显得格外漂亮。
看见有客人,彝族老人陆谷谷邀请大家到家里做客。“我妈妈现在85岁,第一次住进这么漂亮的房子。”老人的儿子沈文祥说。液晶电视、沙发、现代化的整体厨具,以前他想都不敢想,如今已是家里的标配。“因为我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建房没花多少钱,几个孩子上学国家还给补助,政府又让我当了护林员,每月都可以拿工资。”说起现在的新生活,沈文祥心里满怀感恩。
新和村第五村民小组长杨福才介绍,2016年,老君山镇按照因地制宜、注重特色、群众自愿的原则,将老君山上86户323人统一纳入了全县易地扶贫搬迁“三年行动计划”项目实施范围。
新和村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为剑川县“三年行动计划”的第三批建设项目。2017年9月项目启动,10月14日开工建设,2018年6月整村搬迁入住。位于坝区老君河旁的安置点占地120亩,安居房86套,占地面积7024.5平方米。规划有道路、文化活动广场、综合大楼、村史馆、绿化亮化等配套服务工程,累计投资2000多万元。
老君山镇党委书记王梧兴介绍,为了让搬迁群众有生活来源,县里以“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模式,在安置点投资400万元,以资折股的方式入股合作社。采取流转土地方式解决搬迁群众生产用地短缺问题,并引进企业和技术培训,解决村民收入问题。
目前,搬迁群众就近务工65人,外出劳务输出28人,人均收入达6000元以上。(云南日报 记者黄兴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