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原创 正文
彩云读书会专场纪念“南侨机工”
昆明信息港    07-07 14:34:46

webwxgetmsgimg (1)

李芳/摄影

昆明信息港讯 通讯员张莹莹 岁月的长河中,有一些日子我们无法忘记。7月6日,由云南政协报社主办的第十八场“彩云读书会”在昆明举行。围绕“南侨机工——中国抗战史上不可忘却的篇章”展开,纪念南侨机工,缅怀过去、铭记历史。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枪声拉开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序幕。8年浴血奋战,中国军民伤亡超过3500万人。在抗日战争中,有一群特殊的“战士”,他们的武器就是手中的方向盘。

1939年,在陈嘉庚先生号召下,先后有逾3000位南侨机工返回中国效力,在滇缅公路上抢运抗日战争军需,保障了“抗战生命线”的畅通,他们中不少人亦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今年恰逢南侨机工回国抗战80周年,“南侨机工”也成为了本场读书会的关键词。

webwxgetmsgimg

李芳/摄影

一段《祖国,我们来了》简要讲述南侨机工的小视频拉开了本场读书会的序幕。

“南侨机工那段刻骨铭心的经历已经融入到了他们的血液中……” 云南南侨机工学会会长、云南省滇西抗战历史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南侨机工后人、著名的抗战史学者、作家陈达娅首先和大家分享了她编著《再会吧南洋》再续《南洋1939》的心路历程。

在陈达娅儿时的记忆中,父亲邻居们口中的“老华侨”是不光彩的,当说到自己因为父亲“不光彩”的历史、“特殊”身份让自己作为儿女和他缺少沟通,对父亲不理解这段历史时,在场的南侨机工后人们深有感触。在讲述为了寻访父亲老家多次往返海南,从档案中逐渐了解到“南侨机工”历史时,陈达娅潸然落泪,在场的人们为之动容。当她自豪骄傲地说道:“我的父亲是南侨机工!”场内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国家民族画院书法篆刻院副院长、旅美艺术家樊端然的父亲是滇缅公路的工程师,在聆听陈达娅讲述父亲的故事时,他心潮澎拜,回想起父辈们所经历的历史感概万千,泪水模糊了双眼。樊端然现场泼墨,写下了“赤子功勋”“民族魂”以表对南侨机工的敬畏与深切怀念。

在南侨机工中除了男性,也有不少女性为之付出。“家是我所恋的,双亲和弟妹是我所爱的,但破碎的祖国,更是我所怀念、热爱的……”在云南政协报记者、读书会主持人皇甫丹霖分享朗诵了南侨女机工白雪娇瞒着家人参加南侨机工,临行前留下的家书。云南网主播何林洁在听了南侨机工的故事后,现场即兴朗诵了第八批回国机工符和亲写于1940年的《乡愁》,文中充满了浓浓的乡情、乡恋。

webwxgetmsgimg (2)

李芳/摄影

随后,参加当天读书会的南侨机工后代们现场齐声合唱了气势恢宏的《南侨颂》。云南省著名文史专家、昆明文史馆馆员卜保怡给大家现场分享了《赤子功勋——南洋华侨机工抗日事迹简述》一书,回顾了南侨机工回国抗日的历史。

在读书活动自由分享环节,参加活动的南侨机工后人分享了自己对南侨机工这段历史的了解以及和南侨机工之间的故事。“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大家认为,举办这场读书会,就是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惜当下,是为了更好地担当未来。

云南省滇西抗战历史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傅仕敏,著名作家胡廷武、杨红昆,著名二战史研究专家戈叔亚,海南省海口电视台记录片导演 邢葵阳等参加读书会。


编辑:昝娟娟    责任编辑:徐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