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晚,发生在曲靖市中心城区一家商业中心的坍塌事故,至今仍让人心有余悸。事故,再次触动公众敏感的神经,有关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的拷问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事故发生后,当地的救援可圈可点。初步调查的情况及时公布:因为二层有商家在装修,施工中有些措施不当,堆的料过多,承重过重发生坍塌。抢救出的3名被困人员经初步诊断无致命伤,病情稳定。
从当地的通报中,目前透露出的信息还不算全面、彻底,比如责任追究问题。当然,这需要一个调查认定过程,相信最终会给公众一个经得起检验的结论。
任何涉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事情,都大如天,都应该“小题大做”,做到举一反三,吸取深刻教训,才能切实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此次事故,媒体报道中有“毫无征兆”一说,果真如此吗?
在曲靖,该中心是市民耳熟能详的地方,是繁华的城市中心,人流如织。在这么一个地方,搞动静不小的装修,施工方、业主方把可能存在的隐患都充分考虑进去了吗?去政府相关部门报备了没有?如果该走的程序都走了,那允许进场施工的部门,尽到监管职责了吗?施工方的管理者,安全施工的责任制落实了吗?负责干活的工人,严格按照规程施工了吗?
任何事故的发生,表面似乎毫无征兆,其实是有迹可循的。
安者,非一日而安也;危者,非一日而危也,皆以积然。在生产领域有一个海恩法则,是说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这说明任何一起事故都是有原因、有征兆的,安全生产是可以控制的,安全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所以,安全生产领域有“四不放过”原则,包括原因未查明不放过、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
这起事故也给其他地方再次敲响了警钟,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切不可麻痹大意、心怀侥幸。
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免不了各种施工、改造。比如昆明,当前正在大张旗鼓进行道路改造提升,更要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应当肯定的是,各个环节的工作都做得到位。但是,也有个别地方的施工还有瑕疵,应当引起高度重视,把隐患彻底消除。
口说无凭,举个例子:
在云山路上的一座铁塔下,前不久有几个工人用线条围挡了一小段人行道,挖了一个坑。挖的时候,不见施工的公示牌,周边市民、路人均不知是何人挖、为何挖、何时恢复原样。坑挖好了,就没见后面的工序,一直摆着。有居民说,这个面目狰狞的坑起码摆了一个月了。云山路原本就窄,属于机动车与非机动混行,如今又把行人逼到机动车道上去,安全隐患不小。
谁挖的?难道就这么摆着了吗?什么时候恢复人行道通行?万一引发安全事故咋办?来往行人一连串的疑问,谁来回答?
安全第一不能只喊在嘴上,必须变为具体的行动,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把任何潜在的危险都消除干净,这才是对人民生命财产负责的态度。“毫无征兆”的事故,真没有。(昆明日报 全媒体记者孔德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