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信息港讯(昆明日报 记者李思娴 王姗)宜良县公园大道一个居民小区门口的临街商铺,门脸并不大,仅从外观来看,不好分辨是茶室、书店还是健身房。从2016年12月开始,每逢星期二晚上,不少企业家就会来这里“喝茶”,而政府部门也会派专人来陪同。
6月18日晚8点不到,云南菜多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宜良县贵州商会会长李明飞又来到这里,在门口遇到几个老熟人,大家径直走上二楼。这时,宜良县委书记李绍俊也走了进来,微笑着和大家寒暄。大家围桌而坐,一人一杯清茶,熟络地聊了起来,不像开会、不像座谈,就像朋友间喝茶聊天。
一杯清茶缘何有这么大的吸引力?企业家和党委、政府负责人之间这“雷打不动”的约定背后有何深意?带着种种疑问,记者进行了走访。
服务员
2016年,宜良县提出“打造云南投资环境最佳县”工作目标。县委、县政府出台文件,把每年6月定为“开展企业服务月”。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发现效果并不好,因为一个月的时间比较短,每个领导只是去自己挂钩的企业,存在局限性。
“2018年,宜良县总存款达207亿元,其中175亿元来自民营经济。目前,宜良共有84家规模以上民营企业。这样一支能盘活整个县经济的队伍,需要有地位、受尊重、被服务。”李绍俊用数据道出了企业家俱乐部成立的必然性。
2016年12月,经宜良县委、县政府决定,由宜良县委统战部牵头,宜良县工贸科信局负责,全省首个企业家俱乐部在宜良揭牌。成立之初,县委、县政府就把俱乐部的角色定为“服务员”。俱乐部不收取会费,不设定门槛。
政府自掏腰包租下了临街一个两层楼的铺面,配齐了书吧、健身室、茶室等配套设施,还专门聘请了两名工作人员负责日常维护。在这里,企业家只要提前预约,就可以免费用场地、免费喝茶。就这样,俱乐部成为宜良企业家经常“报到”的地方。
“可别小看这些开支,一年下来,也得花费一二十万元。”宜良县委常委、县委统战部部长李跃忠说。
如何让企业家畅所欲言?俱乐部想到了茶叙会的方式,希望通过“环境改变语境”,引导鼓励企业家畅所欲言,敢于提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创造更加有利于企业成长的发展环境。
为了让茶叙会常态化,宜良把四班子领导、县委办局主要负责人分成28个小组,由1名县级领导带领2家至3家政府职能部门,按照活动时间安排,轮流到俱乐部参加茶叙会。
每周二晚8点,工作小组都会准时到场,与企业家交流,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宣传各级产业扶持政策。
娘家人
宜良红狮水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庆红仍记得今年4月参加茶叙会的情景——一改平常政企沟通的“八股气息”,县委书记、县委办局负责人、企业家围坐在一起,像街坊邻居一般畅所欲言,交流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与相关职能部门当场研究解决方案。
因为有备而来,刘庆红一口气说出了3个问题。
一杯茶还没喝完,李绍俊就拿出意见——这3个问题由县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何跃坤牵头,组织相关部门一起研究解决。
“大家有什么需要管委会解决的问题,可以先找相关部门。如果解决不了,直接让相关部门负责人向县委、县政府汇报。”李绍俊说,“如果涉及急于解决的问题,可以直接和我说,我来给大家协调。”
“没想到茶叙会效率这么高,直接搭建起政商、政企之间的桥梁。”刘庆红回忆,当晚快11点自己离开的时候,书记他们还在讨论解决办法。
“喝茶”过程中,企业家们少不了“吐槽”,却能让政府及时了解企业所需。一些企业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甚至能对政府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产生反促的作用。(下转3版)
有些问题,能解决的可以现场拍板;不能解决的,工作组将企业提出的“问题包”,列成明细表,派单给有关部门,有关部门必须给出解决问题的时限。为了确保茶叙会不走过场,县纪委还会对政企交流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抽查,如发现有未按时按要求开展政企交流活动的,会按程序进行通报。
总之,就是要给企业一个明确答复。
李明飞在宜良做蔬菜配送生意,配送车间位于宜良县匡远街道伍佰户营,车间门口有条烂路,“下雨天是泥巴,大风天飞灰”的环境,对配送车间的卫生环境造成恶劣影响。“修这条路需要花费7万多元,这对我这样一家小企业来说并不是小数目。”李明飞说。
今年5月,李明飞在企业家俱乐部的星期二茶叙会上反映了这个问题,当晚,县交通运输部门、县经贸局初步达成一致,由政府负责统筹修路。第二天,问题解决方案出来了:修路费用由县经贸局、李明飞和隔壁一家电力公司共同负责。不到一个星期,路就修好了,李明飞只出了2万多元。
“对于商人来说,时间就是金钱,企业家俱乐部最大的优势就是快!”在李明飞看来,在俱乐部,见领导快、沟通快、解决问题也快。“通过这个俱乐部,感受到了党委、政府对民企的关怀。企业发展有了‘娘家人’,没了后顾之忧,企业家可以放开手脚创新创业。”李明飞感慨。
一位参加茶叙会的干部表示,过去,有些领导同企业家打交道心存顾虑,担心帮企业办事被人说闲话,产生政商“不清”的嫌疑。“如今俱乐部成立了,桥梁建立了,我们的顾虑也打消了。”
牵线人
什么样的企业能参加茶叙会?宜良给出的答复是:大到红狮水泥有限公司这样年税收过亿的当地最大民企,小到一条街上的月盈利只有几千元的火锅店。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企业家俱乐部从最开始“无人问津”,到现在200多家企业成为会员,共为企业解决了100多个难题,涉及基础设施、交通督导、城市规划、资产办证等各个领域,打通了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
然而,在企业家俱乐部,不仅仅是解决问题这么简单。
2016年之前,李明飞配送的大米要从昆明进货,拉高了运输成本。通过企业家俱乐部,李明飞结识了宜良县滇中粮贸公司的老板。“我们马上就确立了合作关系,他们的稻田就在城郊,基本上可以做到一周时间内大米从地里面收完送到客户手上,既保障时效,也保证了质量。”李明飞说,如今他公司的米面粮油及干货调料的供应商,基本全是当地企业家俱乐部的会员。
在企业家俱乐部,像李明飞这样互通资源、互相合作的例子还有很多。
为了进一步促发展,目前,企业家俱乐部组织开展了饲料、建材、种子、高新企业板块等16场专题交流会,组织60余名企业家到弥勒市考察学习,组织20余名企业家赴重庆考察学习电商发展,组织30名企业家赴重庆接受理想信念教育。同时,还邀请淘宝大学、猪八戒网、县委组织部的专家、领导多次为企业负责人开展企业发展、政策法规专题讲座。
讲座的主题会向俱乐部成员征求意见,询问大家当前遇到的问题或是感兴趣的话题,然后邀请专家对症下药。多名企业家表示,俱乐部邀请专家授课的举措很务实,这让他们感到俱乐部在切实为大家解决问题。
企业家们还利用俱乐部的优势资源和沟通机制,成立了种子协会、养猪协会、饲料协会等社会组织,让生意越做越大、越做越好。
“从‘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到‘政府掏腰包办企业家俱乐部’,我们切实感受到了政府服务企业思路方法的转变与提升,也切实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收获。”北新建材(昆明)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光荣说。
企业家俱乐部运行短短一年后,宜良县荣获“2017浙商(省外)最佳投资城市”称号,这在全国只有9个,也是云南唯一。如今,华强方特宜良项目、恒大(宜良)养生谷项目、华侨城大九乡开发项目等大项目相继落地,将促使企业家俱乐部在更广阔的空间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