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信息港讯 通讯员兰春艳 7月18日,带着夏天的热烈走进安宁市八街镇凤仪村,空气里溢满了红梨的醉人香气。
跟随着昆明市妇联巾帼农特产品联盟理事长何玉萍的步伐,我们来到了安宁“小蜜梨”电商团队工作现场。装满鲜嫩可口的小蜜梨正由远而近向这边驶来的拖拉机,安安静静地停在原地正在装货的冷藏车,遍地摆放着成筐成篮的小蜜梨,数十个当地的村民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欢声不断,笑语不断,一派丰收热闹景象。
安宁是全国红梨的最佳产地,红梨种植已经成为安宁南部区域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然而,近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果贱伤农”事件时有发生,去年,安宁县街红梨“滞销”的消息屡见报端。今年,由于天气干旱,红梨品种更新换代不及时,缺乏规范化管理等问题,造成了安宁红梨大量减产,严重损伤了红梨种植户的积极性,安宁红梨“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金字招牌处于尴尬境地。
“为了践行昆明市妇联巾帼农特产品联盟的初心,减少果农的损失,提振果农种植积极性,振兴‘安宁红梨’金字招牌,我们的会员云南乔利贝朗公司引进全国知名的电商团队,在安宁市农业农村局、凤仪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各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共同发力,助力安宁红梨销售,让安宁市八街、县街等主要红梨产区的早熟红梨实现了‘一树光’。”昆明市巾帼农特产品联盟理事长何玉萍向我们介绍说,“巾帼农特产品联盟本身的使命就是将‘雪藏’的优质农产品挖掘出来,想办法让这些农特产品走出云南,走向世界。”
昆明市妇联巾帼农特产品联盟以“电商助农”的方式在全国13个大型电商平台上线后,安宁“小蜜梨”迅速吸引了众多关注。“7月8日上线,短短两个小时订单就超过了6000票(面单),到7月14日,订单已经高达45000票。像安宁小蜜梨这样的产品,因其独一性和高品质,在电商业被称为‘电商金矿’,所以一上线才会供不应求。”电商团队负责人贾云飞介绍道,“电商行业的‘客诉率’一般是3%,而‘复购率’一般在2%—3%。而小蜜梨上线后1%的‘客诉率’低于平均水平,而10%的‘复购率’却远远高于电商业平均水平。”
据安宁市县街雁塔村委会农科员、水果种植户马朴琼介绍,雁塔村委会红梨种植面积1538亩,占整个县街镇红梨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强,产量约1500吨。以前都是卖给小商小贩,价格波动很大,小果也没人要。“今年,雁塔村委会早熟的红梨得到昆明市妇联巾帼农特产品联盟电商团队的帮助后,短短几天时间,雁塔村委会的梨园已经实现了‘一树光’。虽然今年受干旱气候影响产量有所下降,但价格还是挺好的,而且往年没人要的小果也被抢购一空了。”马朴琼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明媚的阳光柔柔地照在梨树上,翠绿的树叶泛着银光,清爽的空气沁人心脾,整洁的村道让人神清气爽。这里是凤仪村,一个兼具安静和干净的小村庄。村间小路上,村民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村里的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在种植户和电商销售间架起了一座致富桥,昆明市妇联巾帼农特产品联盟引进的电商团队,让我们种植户得到了实惠,看到了希望。”凤仪村水果种植户李云保眉开眼笑地说。
“吃不起水果了!”这是今年非常流行的一句话。在水果行情普遍向好的情况下,昆明市妇联巾帼农特产品联盟不仅引进了知名的电商团队,提高了安宁小蜜梨的关注度,推动了销售,同时,以往很难卖出去的每个50g—70g的小果,今年也真正实现了“一树光”,全部都销售一空。同时,次品果在昆明市巾帼农特产品联盟会员单位昆明大彤农产品种植有限公司的深加工产业链中,也都变成了纯天然、无添加的梨膏、梨醋。想起这些,就让人倍感兴奋。
安宁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袁志晖表示:“昆明市妇联巾帼农特产品联盟会员单位将电商导入2019年的早熟红梨销售,让早熟红梨销售一空。这样的销售模式,既增强了当地农户对红梨产业的信心,又为即将登台的安宁中熟红梨积累了经验,助推了红梨产业健康发展,为安宁的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动力。”
昆明市妇联巾帼农特产品联盟本着产业扶贫、消费扶贫、振兴乡村产业的初心,将继续整合资源,主动作为,促进农村劳动力输出和农产品流通,推动形成深加工产业链,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