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昆明 正文
昆明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首场新闻发布会举行
昆明信息港    07-24 07:59:01

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巨大变化,展望美好前景。昨日,昆明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的首场在昆明会堂举行,昆明四区负责人共同发言。

系列新闻发布会共15场,其中县(市)区发布5场,市级部门发布10场,持续至今年9月上旬。

昆明信息港讯(昆明日报记者王恩国 实习记者陈燕)山横水颠,开川原之奇局;钟灵毓秀,见先民于鸿钧。自昆明建城以来,五华就是春城最核心、最繁华的组成部分。这里攘往熙来,骈轮并辐,竞胜争华,高楼林矗。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五华区历届班子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群众奋发图强、艰苦创业、砥砺奋进,不断勾勒、描绘、丰富独具魅力的五华风采。

风雨砥砺,岁月如歌,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伴随着祖国前进的步伐,五华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产业结构单一到拥有完整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体系,五华区围绕中央商务区、西北新城、西翥片区“三圈层”建设,合理布局城市发展空间,优化产业布局,统筹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团结、拼搏、务实、创新、奉献”的五华精神贯穿其中,五华人民上下一心,奋力谱写新时代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高品质核心区的新篇章。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70年的辉煌巨变,浓缩在了一组数据里:五华区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近25倍,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732亿元到2018年突破千亿元大关,达1115.4亿元,年均增长8.2%,GDP比重占全市的五分之一,GDP贡献位列全市第二,跻身“中国百强区”第57位。

区域的发展成功,惠及的是广大人民群众:五华区城镇和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了43833元和19215元,老百姓的钱包成倍、高质量地鼓了起来。

随着新型工业体系的初步确立,五华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一手抓传统产业的提升改造,一手抓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实现了烟草、有色金属冶炼等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有效融合。

目前,五华区商务楼宇总数达186幢,亿元楼宇9幢,世界五百强企业有33家在五华设立了区域性总部或分支机构,辖区金融服务机构在全市的比重超过50%。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聚势崛起,区域金融服务中心建设初具规模。区域三产比调整为0.2∶51.1∶48.7。

在西翥片区的广袤天地,五华区都市农业发展内涵不断丰富,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初见成效,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增加到19家。

改革创新,是五华区经济社会发展最有力的引擎。五华区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发展,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六个一”行动,全面运行“3550”工作机制,从政府职能转变、机构改革、农业综合改革等重点领域不断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合作范围不断扩大。

目前,五华区已创建国家级众创空间6个、省级众创空间24个。深化对内对外开放合作,引入渣打银行、大华银行等一批重大项目,累计实际利用外资8.24亿美元。教育科技资源优势得到有效整合,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民生福祉大幅改善

自1956年国务院批准设立五华区,到2004年行政区划调整后,五华辖区面积扩展到397.8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87.82万人。以提升民生福祉为目标,五华区始终坚持区域联动性发展,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进程,进一步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目前,五华区城市道路里程达到180余公里,地铁1号线西北延长线、3号线、4号线、5号线纵贯辖区,城市步入地铁时代,交通出行更加现代化、健全化。农村路网结构基本打造形成,建设农村公路360余公里,自然村农村公路通达率100%。西翥自来水厂等一批用水处理设施即将完工,自来水管网遍布各街道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正在日趋完善。22个城中村顺利完成回迁安置,回迁面积约197.22万平方米。

以翠湖周边历史文化片区整治工程为重点,五华区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亮点纷呈。城市园林绿化指标持续增长,森林覆盖率达56.29%。创新城市管理执法体制,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改革,城市管理水平稳步提升。坚决打好蓝天碧水保卫战,城乡人居环境质量全面改善。

目前,五华区各类社会保险参保率达95%以上,基本建成全覆盖、保基本、多元化的社会保险体系。深入实施“三名”工程,先后启动龙翔小学等校安工程新建项目及武成小学等C级不安全校舍拆除重建项目,率先成为全省唯一拥有2所一级一等高级完中的县区,高考本科上线率及一本上线率逐年上升。

在五华区已建成的92个社区,社区治理体系日益完善,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平安五华建设扎实推进,立体化、智能化治安防控体系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立,应急管理体系进一步增强,社会大局和谐安定,人民安居乐业。

随着五华区医院暨康养中心项目建设的推进,五华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妇幼健康指标不断改善,国民健康水平持续提高,人均寿命达到79岁。生活在五华区的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得到了质的飞跃。

新的篇章人民续写 五华魅力与时尽现

要实现五华大发展大作为,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坚持抢抓机遇、坚持改善民生、坚持立足区情,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固树立“产业强区”意识,认真实施“强三优二精一”战略,进一步扩大发展,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增强群众幸福指数。

“团结、拼搏、务实、创新、奉献”的五华精神,为五华区加快实现开放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增添了生动的注脚。五华区将秉承和发扬“五华精神”,坚定信心,负重奋进,全力以赴调整经济结构、深化改革开放、促进“三圈层”融合、提升城市品质、增强文化软实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在全市率先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把五华区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高品质核心区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华区将牢固树立“产业强区”意识,认真实施“强三优二精一”战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规模总量与质量效益同步提升。同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改革聚集要素、破解瓶颈、推动发展,以思想的解放、体制机制的创新为五华的跨越发展注入动力、带来活力、提升实力。

在空间发展布局的优化方面,五华区将着力推动中央商务区核心区扩容提质、西北新城连片开发提速、西翥片区建设取得突破,充分发挥“三圈层”融合发展对区域联动开发的配置效应,着力打造五华经济升级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优化生态环境,加快打造现代化、国际化的城市形态和城市功能,努力建设生态宜居品质区。

为提升五华魅力,五华区将推动翠湖、胜利堂、昆明老街、南强片区整体联动,促进历史文化、军事文化、名人文化和秀山丽水、历史建筑以及现代生活多元复合,实现商旅文融合发展。推进以昆明国家广告产业园区为重点的金鼎文化产业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壮大优势文化创意产业集群。

坚持以人为本。五华区还将积极回应民生诉求,认真落实各项民生政策,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宏图伟业催人进,风好正是扬帆时。五华区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保持“一张蓝图干到底”的政治定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面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高品质核心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谱写五华新篇章。 

编辑:孙红亮    责任编辑:昝娟娟
相关推荐